时间: 2025-04-30 13:16: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3:16:30
“敏行”是一个汉语词汇,由“敏”和“行”两个字组成。其中,“敏”意味着敏捷、迅速、聪明,而“行”则指行动、行为。因此,“敏行”字面意思是指行动敏捷、迅速,或者指聪明地行动。
在文学作品中,“敏行”常用来形容人物的行动迅速且有效,如“他敏行果断,迅速解决了问题”。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用来赞扬某人的行动力强,例如“她做事敏行,从不拖泥带水”。在专业领域,如管理学或心理学,“敏行”可能指高效的决策和执行能力。
“敏行”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其使用可以追溯到《论语》等经典文献中。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含义和用法有所扩展,但基本含义保持不变。
在**文化中,“敏行”常与儒家思想中的“知行合一”相联系,强调知识和行动的结合。在现代社会,这个词也被用来鼓励人们不仅要思考,还要迅速行动。
“敏行”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感觉,联想到高效、果断和成功的形象。它鼓励人们在面对挑战时迅速采取行动,不拖延。
在个人经历中,我曾在工作中遇到需要迅速决策的情况,那时我意识到“敏行”的重要性。通过快速而明智的行动,我成功地解决了问题,这让我深刻体会到“敏行”的价值。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敏行”:
风起云涌时,敏行者立,
不待晨光,已踏征程。
智慧与勇气,同行不孤,
敏行之路,星辰指引。
想象一个画面:一个人在繁忙的都市中快速行走,背景音乐是节奏感强的现代音乐,这样的场景可以很好地体现“敏行”的视觉和听觉联想。
在英语中,“敏行”可以对应为“swift action”或“quick-witted action”,虽然在表达上略有不同,但都传达了迅速和聪明的行动的意思。
通过对“敏行”的深入学*,我认识到这个词不仅描述了行动的速度,还强调了行动的智慧和效率。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理解和应用“敏行”的概念,可以帮助我更好地应对挑战,提高决策和执行的效率。
1.
【敏】
(形声。从攴(pū),每声。甲骨文字形,像用手整理头发的样子。本义:动作快)。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敏,疾也。 、 《诗·小雅·甫田》-曾孙不怒,农夫克敏。 、 《论语·里仁》-君子欲纳于言而敏于行。 、 《论语·学而》-敏于事而慎于言。
【组词】
敏给、 敏赡、 敏睿、 敏疾、 敏思、 敏才
2.
【行】
(会意。从彳,从亍。本义:走路,行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行,人之步趋也。 、 《广雅》-行,往也。 、 《易·复》-中行独复。 、 《诗·邶风·击鼓》-我独南行。 、 《诗·小雅·大东》-行彼周行。 、 《左传·僖公三十年》-行李之往来。 、 蔡邕《独断》-天子以四海为家,故谓所居为行在所。 、 《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庄子·逍遥游》-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 、 《后汉书·列女传》-羊子尝行路。 、 《世说新语·自新》-行数十里。 、 明·魏禧《大铁椎传》-与偕行。
【组词】
出行、 远行、 行三坐五、 行学、 行行、 行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