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0:58: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0:58:45
“开河”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指开始挖掘或疏浚河流,使其能够通航或灌溉。基本含义是指人为地启动或改善河流的流动状态,以满足特定的社会经济需求。
在文学中,“开河”可能象征着新的开始或变革,如“春水初生,春林初盛,春风十里,不如你。开河之始,万物复苏。”在口语中,它可能简单地指代实际的河流疏浚工作。在专业领域,如水利工程,“开河”是一个技术术语,涉及具体的工程操作和规划。
同义词“疏浚”强调的是清理河床,而“开河”更侧重于启动河流的流动。反义词“淤塞”则指的是河流因沉积物积累而变得不通畅。
“开河”一词源于汉语,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水利工程的实践中。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含义和用法基本保持稳定,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其重要性和实施的规模有所不同。
在**,河流是文明的发源地,因此“开河”不仅是一项技术活动,也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和社会意义。它象征着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努力,以及对水资源管理的重视。
“开河”这个词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积极和希望的。它让我联想到水流的活力和生命的复苏,以及人类智慧和努力的成果。
在我的家乡,有一条河流因为长期淤塞而失去了活力。几年前,政府实施了开河工程,不仅恢复了河流的流动,也带动了周边地区的生态和经济发展。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开河”: “春风拂面,开河之声响彻天际, 水波荡漾,映照着新生的希望。”
想象一下,一条河流在经历了漫长的冬眠后,随着开河工程的启动,水流重新涌动,发出潺潺的声响,周围的景色也随之焕发生机。
在其他语言中,如英语,可能使用“dredging”或“channelization”来描述类似的概念,但这些词汇缺乏“开河”所蕴含的文化和历史深度。
通过对“开河”这个词汇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它在不同语境下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它不仅是水利工程的一个术语,也是文化和历史的载体,对我的语言学和表达有着重要的启发作用。
1.
【开】
(会意。小篆字形,两边是两扇门,中间一横是门闩,下面是一双手,表示两手打开门闩之意。本义:开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開,张也。 、 《老子》十章-天门开阖。 、 《老子》-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 、 《易·系辞上》-开物成务。 、 《乐府诗集·木兰诗》-开我东阁门。 、 《资治通鉴·唐记》-遂开门纳众。 、 唐·孟浩然《过故人庄》-开轩面场圃。 、 《广东军务记》-午后又开西门归德门。
【组词】
开城、 开门钱
2.
【河】
(形声。从水,可声。本义:黄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河,河水出敦煌塞外昆仑山,发原注海。 、 《书·禹贡》-导河积石。 、 《列子·汤问》-河阳之北。 、 《吕氏春秋·慎行论》-三豕涉河。
【组词】
河堧、 河湟、 河朔、 河洛、 河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