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7:45: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7:45:10
大理石是一种变质岩,主要由方解石或白云石组成,经过高温高压作用形成。它以其独特的纹理、色彩和光泽而闻名,常用于建筑装饰、雕塑和地面铺设。
“大理石”一词源自拉丁语“marmor”,意为“石头”。在古罗马时期,大理石被广泛用于建筑和雕塑,其名称也随之传播到其他语言中。
在许多文化中,大理石象征着财富和权力。古希腊和罗马的许多重要建筑和雕塑都是用大理石制成的,这些作品至今仍被视为艺术和工程的杰作。
大理石给我的联想是坚固、永恒和优雅。它的冷硬质感与光滑的表面形成对比,给人一种高贵而不可侵犯的感觉。
在我家中,厨房的台面是用大理石制成的,每次做饭时,我都能感受到它的光滑和耐用。
诗歌: 大理石的纹理,如同时间的河流, 在岁月的雕刻下,更显深邃。 每一道痕迹,都是历史的见证, 在光影交错中,诉说着不朽的传说。
在不同文化中,大理石的象征意义和使用方式有所不同。例如,在东方文化中,大理石常与山水画结合,象征自然和和谐。
大理石作为一种材料,不仅在建筑和艺术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其背后的文化和历史意义也值得深入探讨。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可以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深度。
1.
【大】
“大夫”、“大王”。
世代。 同: 代
【引证】
《敦煌变文集·李陵变文》-陵家历大为军将,世世从军为国征。
2.
【理】
(形声。从玉,里声。本义:加工雕琢玉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理,治玉也。顺玉之文而剖析之。 、 《韩非子·解老》-理者,成物之文也。长短大小、方圆坚脆、轻重白黑之谓理。 、 《韩非子·和氏》-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 、 《战国策·秦策三》-郑人谓玉未理者璞。
3.
【石】
(象形。甲骨文字形。右象岩角,左象石块。“石”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山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石,山石也。在厂之下,口象形。 、 《诗·小雅·鹤鸣》-它山之石。 、 《释名》-山体曰石。 、 《易·豫》-介于石。 、 《易·说卦传》-艮为小石。 、 《周礼·典同》-原声石。 、 《吕氏春秋·精通》-慈石召铁或引之也。 、 《书·大传》。注:“石材,柱下质;石承,当柱下而已。”-大夫有石材,庶人有石承。 、 清·方苞《左忠毅公逸事》-吾师肺肝,皆铁石所铸造也。
【组词】
石田、 石髓、 石头记、 石头城、 石子甬路、 石桥三港、 石灰布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