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1:23: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1:23:37
词汇“俭乏”通常指的是节俭、节约,有时也指物质上的贫乏或不足。字面意思是指在消费和使用资源时非常谨慎,避免浪费。
“俭乏”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其中“俭”字意为节俭,而“乏”字意为缺乏。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含义逐渐固定为描述节俭或物质上的不足。
在**传统文化中,节俭被视为美德,因此“俭乏”在一定程度上被正面看待。然而,在现代社会,过度俭乏可能导致生活质量下降,因此需要在节俭和享受生活之间找到平衡。
“俭乏”这个词可能让人联想到朴素、勤劳和坚韧不拔的品质。它也可能引发对贫困和社会不公的反思。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遇到过因为经济原因而必须过俭乏生活的情况,这让我更加珍惜资源,也学会了如何在有限的条件下创造更多的幸福感。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在俭乏的日子里,心灵的花朵依然绽放,不依赖于物质的丰盈。”
在不同文化中,“俭乏”可能有不同的表达和理解。例如,在西方文化中,节俭可能更多地与个人理财和环保意识相关。
“俭乏”这个词在描述节俭和物质不足时非常有用。它不仅反映了个人或社会的状态,也体现了文化和价值观。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这个词的深层含义有助于更准确地传达思想和情感。
1.
【俭】
(形声。从人,佥(qiān)声。本义:自我约束,不放纵)。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俭,约也。 、 《易·否象传》-君子以俭德避难。 、 《左传·庄公二十四年》-俭德之共也。 、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严公子广而俭,文而有礼。 、 司马迁《报任安书》-恭俭下人。
【组词】
俭貌、 俭退、 俭然
2.
【乏】
古代射礼唱靶者用以避箭的器具,其形略似屏风。
【引证】
《说文》。按,容也。从反正,推事。受矢者为正,避矢者为乏。-乏,春秋传曰,反正为乏。 、 《左传·宣公十五年》-故文反正为乏。 、 《仪礼·大射仪》-凡乏用革。 、 《仪礼·乡射礼》。注:“容谓之乏,所以为获者御矢也。”-乏参侯道。
无功伏安,电抗性伏安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