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3:15: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3:15:49
词汇“恒士”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标准的常用词汇。根据字面意思,“恒”通常指恒久、不变,而“士”可以指士人、学者或者有某种品质的人。因此,“恒士”可以理解为指那些具有恒久不变品质或精神的人,尤其是指那些坚持不懈、始终如一的学者或士人。
由于“恒士”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演变不太明确。可能是由“恒”和“士”两个常用词汇组合而成,用以强调某种恒久不变的品质。
在**传统文化中,士人通常被赋予高尚的道德和学术追求,因此“恒士”可能被用来形容那些在道德和学术上坚持不懈的人。
在现实生活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如果需要形容某人具有恒久不变的品质,可以使用“恒士”来表达。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恒士”来表达对某人坚定不移品质的赞美:
在风雨中,你是那恒士,
不改初心,不移志向。
由于“恒士”不是一个国际通用的词汇,它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的对应词汇可能不太明确。
“恒士”这个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见,但它蕴含了对恒久不变品质的赞美,可以用来形容那些在道德和学术上坚持不懈的人。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和使用这样的词汇可以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增强语言的深度和多样性。
1.
【恒】
(会意。金文,从心,从月,从二。“二”,表示天地。本义:永久,永恒)。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恒,常也。 、 《易·序卦传》-恒者,久也。 、 《易·系辞下传》-恒,德之固也。 、 《诗·小雅·小明》-无恒安处。 、 唐·柳宗元《柳河东集》-以求其恒。
【组词】
恒牙、 恒风、 恒舞、 恒制
2.
【士】
(会意。从一,从十。善于做事情,从一开始,到十结束。本义:古代男子的美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士,事也。 、 《白虎通·爵》-通古今,辩然不,谓之士。 、 《汉书·食货志》-学以居位曰士。 、 《后汉书·仲长统传》-以才智用者谓之士。 、 《周书》-太子晋,胄成人,能治上官,谓之士。 、 《书·牧誓》-是以为大夫卿士。 、 《礼记·曲礼》-列国之大夫,入天子之国,曰某士。 、 《马伶传》-其士女之问桃叶渡游雨花台者,趾相错也。 、 唐·韩愈《原毁》-尝试语于众曰:“某良士,某良士。”其应者必其人之与也。
【组词】
士子、 士夫、 勇士;壮士;士三日不见,当刮目相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