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21:56: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21:56:14
文德殿:这个词汇通常指的是一个具有文化或教育意义的宫殿或建筑,其中“文德”二字分别代表文化和德行。在古代,文德殿可能是进行文化教育、举行重要仪式或接见文武百官的地方。
在文学作品中,文德殿可能被用来象征皇权的文化底蕴和道德权威。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除非是在讨论历史或文化遗产时。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或建筑学,文德殿可能是一个研究对象,探讨其建筑风格、历史功能等。
同义词:文化宫、文庙、学宫 反义词:武德殿(如果存在的话,可能指的是强调武力和军事的宫殿)
“文德殿”一词源于**古代,其中“文”指的是文化、文学,“德”指的是德行、道德。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可能在一些历史文献或文化遗产中被提及,但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低。
在传统文化中,文德殿象征着国家的文化底蕴和道德规范,是皇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了古代对文化和道德的高度重视。
提到文德殿,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古代的庄严仪式、文化传承和道德教育。它可能唤起一种对古代文化的尊重和对传统价值的怀念。
在参观故宫时,我曾看到一处名为文德殿的古建筑,它让我深刻感受到了古代**的文化氛围和皇权的威严。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文德殿前,古木参天,书声琅琅,德风悠扬。”
想象一下,文德殿的画面可能是古朴的木结构建筑,四周环绕着参天的古树,殿内传来悠扬的古琴声,给人一种宁静而庄严的感觉。
在其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文德殿”的词汇,但类似的建筑或概念可能存在于其他文明中,如古罗马的公共场所或古埃及的神庙,它们也承载着文化和的功能。
通过对“文德殿”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它在古代*文化中的重要地位。这个词汇不仅代表了建筑本身,更象征了文化和道德的传承。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历史和文化,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
1.
【文】
(象形。甲骨文此字象纹理纵横交错形。“文”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花纹;纹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文,错画也。象交文。今字作纹。 、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注:“青与赤谓之文,赤与白谓之章,白与黑谓之黼,黑与青谓之黼。”-五章以奉五色。 、 《荀子·非相》-美于黼黼文章。 、 《韩非子·十过》-茵席雕文。 、 《诗·小雅·六月》-织文鸟章,白旆央央。 、 明·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斑文小鱼。
【组词】
文驾、 文斑、 文旆、 文绣、 文织、 文鳞
2.
【德】
(形声。从彳(chì),惪(dé)声。从“彳”,表示与行走有关。本义:登高,攀登)。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德,升也。 、 《易·剥》虞本。按,与剥庐对文。登也,升。君子以顺德,亦本字。-君子德车。
3.
【殿】
(形声。本义:击声)。
古代泛指高大的房屋,后专指供奉神佛或帝王受朝理事的大厅。
【引证】
《说文古本考》-殿,堂之高大者也。 、 《战国策·魏策》-苍鹰搏击于殿上。 、 杜牧《阿房宫赋》-王子皇孙,辞楼下殿。 、 《聊斋志异》-中绘殿阁,类兰若(佛寺)。 、 《汉书·黄霸传》-有举孝子者先上殿。 、 《洛阳伽蓝记·永宁寺》-浮屠北有佛殿一所。
【组词】
宫殿、 殿陛、 殿直、 殿使、 殿脚人、 殿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