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2:25: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2:25:51
“乌合之卒”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形容一群没有组织、纪律松散的士兵,通常用来比喻一群无序、无能的人或团体。这个成语来源于古代对军队组织和纪律的要求,用以批评那些缺乏统一指挥和训练的士兵。
在文学作品中,“乌合之卒”常用来形容敌军或反面角色的军队,强调其不堪一击的特性。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形容任何组织松散、效率低下的团体或人群。在专业领域,如军事或管理学中,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讨论组织结构和领导力的问题。
同义词“散兵游勇”和“乌合之众”都强调了无组织和无纪律的特性,但“乌合之众”更侧重于人数众多但无序的状态。反义词“精锐部队”和“铁军”则强调了高度组织化和纪律性强的特点。
“乌合之卒”这个成语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对军队的描述,特别是在战争和军事策略的文献中。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含义逐渐扩展,不仅仅用于军事领域,也用于形容任何缺乏组织和效率的团体。
在中国文化中,军队一直被视为国家的重要支柱,因此对军队的组织和纪律有着极高的要求。使用“乌合之卒”这个词汇,反映了社会对秩序和效率的重视。
这个词汇通常带有一种负面情感,让人联想到混乱、无能和失败。它可能引发对无序状态的厌恶和对有效组织的向往。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会用这个词汇来形容那些缺乏合作精神和效率的工作团队,提醒他们需要改进组织和沟通方式。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如同战场上的乌合之卒,我们的心在混乱中迷失方向。”
视觉上,这个词汇可能让人联想到一群无序的人群,混乱的场景。听觉上,可能让人想到嘈杂无序的声音。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a disorganized rabble”或“a motley crew”,都传达了类似的无组织和无纪律的概念。
“乌合之卒”这个词汇在描述无序和无能的团体时非常有用,它不仅在军事领域,也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了解和使用这个词汇,有助于更准确地表达对组织和效率的看法。
今驱~,至王城之下,虏马饮淮,矢集帝室,岂有人臣而至于此? ★《梁书·羊侃传》
今驱~,至王城之下,虏马饮淮,矢集帝室,岂有人臣而至于此?
1. 【乌】
2.
【合】
(会意。从亼(jí),三面合闭,从口。本义:闭合,合拢)。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合,合口也。 、 《庄子·秋水》-公孙龙口呿而不合。
3.
【之】
(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之,出也。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 、 《礼记》。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未之者,未出也。”-如语焉而未之然。
4.
【卒】
(指事。小篆字形,在“衣”上加一点标记,表示穿这种衣服的人。本义:古代供隶役穿的一种衣服。衣上著有标记,以区别于常人)。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卒,隶人给事者为卒。卒,衣有题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