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2:47: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2:47:04
“六司”一词在中文里通常指的是古代**官制中的六个部门,这些部门负责不同的行政职能。在明清两代,六司通常指的是吏、户、礼、兵、刑、工六个部门,分别负责官员的选拔、户籍和财政、礼仪和教育、军事、司法、工程和制造等事务。
在文学作品中,“六司”可能被用来指代整个官僚体系,或者作为背景设定来描绘古代**的政治和社会结构。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历史学、政治学或法律学的专业领域中,它是一个重要的术语。
同义词:六部(在古代官制中,六司有时也称为六部) 反义词:无特定反义词,但可以与“民间”或“非官方”等词对比,强调官方与非官方的区别。
“六司”一词源自古代**的官制体系,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具体职能和名称可能有所变化,但基本概念保持不变。在不同的朝代,六司的具体名称和职能可能有所调整,但其作为中央行政机构的基本框架保持稳定。
在传统文化中,六司代表了官方的权威和秩序,是维护社会稳定和治理国家的重要机构。它们的存在和运作反映了古代社会的等级制度和官僚体系。
对于历史爱好者或学者来说,“六司”可能唤起对古代**政治和社会结构的兴趣和研究热情。对于一般读者,这个词可能带来一种遥远和神秘的感觉,因为它涉及的是一个与我们现代生活相去甚远的古代制度。
在我的历史学*中,六司是一个经常遇到的概念,它帮助我理解古代**的行政管理和政治结构。
在创作一篇关于古代**的短篇小说时,我可以利用六司的概念来构建故事的背景,比如描述一个年轻官员如何在六司中努力工作,以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
想象一幅描绘六司官员在繁忙的办公室中处理文书的画面,背景音乐可能是古筝或笛子演奏的古典音乐,营造出一种古代**的氛围。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行政机构可能被称为“部门”或“局”,但六司的具体职能和结构是独特的,反映了**的历史和文化特点。
“六司”作为一个历史词汇,不仅帮助我们理解古代*的行政体系,也反映了古代社会的组织和管理方式。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增加我们对历史和文化的认识,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
1.
【六】
古国名 。故城在今安徽省六安县北。
【引证】
《春秋》-秋,楚人灭六。
古县名。在今安徽省六安县。
【引证】
《汉书》-当阳君英布为九江王,都六。
2.
【司】
(指事。甲骨文字形,表示一个人用口发布命令,有统治、管理义。从反后,意思说,与帝王“后”相对为“司”,即有司。本义:职掌,主管)。
同本义(含负责掌握、处理之意)。
【引证】
《说文》-司,臣司事于外者。 、 《广雅》-司,臣也。 、 《小尔雅》。按,周官四十有一司,司者,理其事也。-司,主也。 、 《周礼·师氏》-司王朝。 、 《广雅》-司,主也。 、 《礼记·曲礼》。疏:“凡言司者,总其领也。”-曰司徒。 、 《韩非子·三守》-至于守司囹圄,禁制刑罚,人臣擅之,此谓刑劫。 、 《韩非子·扬权》-使鸡司夜,令狸执鼠,皆用其能,上乃无事。 、 宋·苏轼《教战守》-役民之司盗者,授之以击刺之术。
【组词】
各司其事;司籍、 司掌、 司方、 司铎、 司衡、 司勋、 司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