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8:48: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8:48:58
“偏枯”这个词汇在中文里通常指的是事物发展不平衡,某一方面过于突出而其他方面相对*弱或不足。字面意思可以理解为“偏向一方而使另一方枯萎”。
“偏枯”一词的词源较为直接,由“偏”和“枯”两个字组成,分别表示“偏向”和“枯萎”。在古代文献中已有使用,如《左传》中提到“政偏枯”,意指政治上的不平衡。
在**传统文化中,强调“中庸之道”,即平衡和谐,因此“偏枯”往往被视为一种不理想的状态。在现代社会,随着专业化的发展,“偏枯”现象在个人发展和社会结构中愈发常见。
“偏枯”一词往往带有一种负面情感,让人联想到不平衡、不完整和缺陷。它提醒我们在追求专业化的同时,也要注意全面发展。
在个人经历中,我曾遇到过因为过于专注于学术研究而忽视了社交和身体锻炼的情况,这种状态可以被形容为“偏枯”。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知识的花园里,他偏枯于一朵花,忽略了满园的春色。”
视觉上,“偏枯”可能让人联想到一棵树,其中一侧枝繁叶茂,而另一侧却枯萎无叶。听觉上,可能让人想到不和谐的音调,一种失衡的音乐。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lopsided”或“imbalanced”,它们也传达了不平衡的概念,但在具体用法和语境上可能有所不同。
“偏枯”这个词汇提醒我们在追求专业化的同时,也要注意保持各方面的平衡。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它是一个有力的工具,帮助我们描述和分析不平衡的状态。
1.
【偏】
(形声。从人,扁声。本义:不正,倾斜)。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偏,颇也。 、 《书·洪范》-无偏无颇。 、 南朝宋·谢灵运《山居赋》-势有偏侧。
【组词】
偏岸、 偏偏倒倒、 偏侧、 偏倒
2.
【枯】
(形声。从木,古声。本义:枯槁,草木干枯)。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枯,槁木也。 、 《礼记·月令》-草木蚤枯。 、 白居易《赋得古草原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 唐·王维《观猎》-草枯鹰眼疾。 、 《资治通鉴》-载燥荻枯柴。 、 [英]赫胥黎著、严复译《天演论》-菀枯顷刻。 、 宋·沈括《梦溪笔谈》-八月禾未枯。
【组词】
枯荣、 枯凋、 枯索、 枯梧、 枯鱼、 枯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