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3:08: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3:08:04
词汇“榛笄”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是一个较为古雅的词汇,源自古代的文化背景。下面我将从几个角度对“榛笄”进行分析:
“榛笄”由两个字组成:“榛”指的是一种树木,即榛树,其果实为榛子;“笄”在古代是指女子用来束发的簪子。因此,“榛笄”字面意思可能是指用榛树木材制成的发簪。
在古代文学作品中,“榛笄”可能被用来形容女子的装饰或象征女子的身份。在现代语境中,这个词汇几乎不再使用,除非是在讨论古代文化或文学作品时。
同义词:发簪、簪子 反义词:这个词汇较为特殊,没有直接的反义词。
“榛笄”的词源显然与古代的物质文化和生活*俗有关。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使用频率逐渐降低,现代汉语中几乎不再使用。
在古代**,女子的发饰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榛笄可能是一种较为朴素的发饰,反映了古代女子的一种生活状态或审美情趣。
对于现代人来说,“榛笄”可能引发一种古朴、典雅的情感联想,与古代文化、传统美学相关联。
由于“榛笄”在现代生活中不常见,个人应用的机会较少。如果有人对古代文化感兴趣,可能会在相关的研究或讨论中使用这个词汇。
在创作古代背景的小说或诗歌时,可以使用“榛笄”来增添文学作品的历史氛围,如:“她轻抚着那支榛笄,仿佛触摸到了千年的风霜。”
由于“榛笄”与古代文化相关,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古装剧中的场景,或者是古风音乐中的旋律。
在其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榛笄”的词汇,但类似的物质文化元素,如其他文化中的传统发饰,可能与之相呼应。
“榛笄”是一个承载着古代文化信息的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但它对于理解古代文化和语言的演变具有一定的价值。在学*语言和文化的
1.
【榛】
(形声。从木,秦声。本义:植物名。一种落叶灌木或小乔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榛,榛木也。 、 《诗·邶风·简兮》-山有榛。 、 《左传·庄公二十四年》-女贽不过榛栗枣。
【组词】
榛林
2.
【笄】
(形声本义:古代盘头发或别住帽子用的簪子)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笄,簪也。 、 《仪礼·士冠礼》-皮弁笄。爵弁笄。 、 《淮南子·齐俗》-中国冠笄。 、 张衡《东京赋》-玉笄綦会此冤弁之笄也。 、 《礼记·内则》-节纵笄总。 、 《仪礼·士冠礼》-栉设笄。 、 《国语·晋语》-折委笄,此男子安发之笄也。 、 、 《列子·周穆王》-设笄珥,衣阿锡。
【组词】
笄珈、 笄珥、 笄导
指女子十五岁成年。亦特指成年之礼。
【引证】
《公羊传·僖公九年》-字而笄之。 、 《国语·郑语》。注:“女十五而笄。”-既笄而孕
【组词】
笄女、 笄年、 笄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