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7:06: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7:06:21
受罪 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遭受痛苦、苦难或不愉快的经历。它通常用来描述某人在身体或心理上承受的不良待遇或困境。
“受罪”一词源于古代汉语,其中“受”表示接受或遭受,“罪”最初指罪行或过错,后来扩展到指任何形式的痛苦或苦难。
在**文化中,“受罪”常与忍耐和坚韧的品质联系在一起,反映了传统文化中对苦难的接受和面对困难的态度。
“受罪”这个词往往带有一种同情和悲悯的情感,让人联想到不幸和苦难,可能会激发人们的同情心和帮助他人的愿望。
在个人生活中,可能会用“受罪”来形容自己或朋友在某些困难时期所经历的痛苦,如工作压力大、健康问题等。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受罪”来描绘一个角色的内心世界,如:
在那无边的黑暗中,他受罪,
心灵的风暴,无人能懂。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孤独的身影在风雨中艰难前行,音乐上可以选择一些悲伤的旋律来增强“受罪”的情感表达。
在英语中,“suffer”可以对应“受罪”,但它更侧重于指忍受痛苦或苦难,而不特指因罪行而受的苦。
“受罪”是一个富有情感色彩的词汇,它不仅描述了物理上的痛苦,也触及了心理和情感的层面。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样的词汇可以丰富我们的表达能力,增强沟通的情感深度。
1.
【受】
(会意。甲骨文字形,象两手中间有一只舟,表示传递东西。本义:接受;承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王筠曰:“手部授,人部付,皆曰“予也。”今以付说受,则是受授同字矣。”-受,相付也。 、 《周礼·天官·司书》-受其币。 、 《仪礼·特牲馈食礼》-主妇拜受爵。 、 《周礼·司干》。注:“取藏之。”-则受之。 、 《仪礼·丧服》。注:“犹承也。”-受以小功衰。 、 《国语·楚语》。注:“承也。”-颛顼受之。 、 《管子·海南》-釜十五,吾受,而宫出之以百。 、 《后汉书·列女传》-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 、 《史记·魏公子列传》-臣修身洁行数十年,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
【组词】
受茶、 受宫厅、 受法、 受事、 受册、 受祉、 受胙
2.
【罪】
(会意。从辛,从自,言罪人蹙鼻苦辛之忧,自亦声。本义:作恶或犯法的行为)。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秦以辠似皇字,改用罪。-辠,犯法也。 、 《尔雅》-辜辟戾辠也。经传皆以罪为之。 、 《诗·小雅·小明》-畏此罪罟。 、 《易·解卦象下传》-君子以赦过宥罪。 、 《荀子·王制》-无功不赏,无罪不罚。 、 《国语·晋语》-离桓之罪。 、 《史记·陈涉世家》-或闻无罪。 、 《汉书》-恶不忍闻,罪不容诛。 、 诸葛亮《出师表》-治臣之罪。 、 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某知罪矣。
【组词】
罪首、 罪失、 罪眚、 罪瑕、 罪祸、 罪累、 罪悔、 罪殃、 罪辜、 罪衅、 罪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