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3:03: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3:03:06
滚鞍下马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从马鞍上滚落下来”,通常用来形容人急忙或慌张地下马,也可以比喻人急切地结束某项活动或状态。
在文学作品中,滚鞍下马 常用来描绘人物的急迫心情或紧急情况,如战场上的士兵或赶路的信使。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常用,但在描述紧急或急切的情况时,仍可使用。在专业领域,如历史或军事研究中,这个成语可能用来描述古代战争或骑兵的行为。
同义词:急忙下马、慌张下马 反义词:从容下马、悠闲下马
滚鞍下马 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明确,直接来源于古代骑马文化。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使用范围逐渐扩大,不仅限于字面意义,还扩展到比喻意义。
在古代,骑马是重要的交通和军事手段,因此与骑马相关的成语在文化和历史中占有重要地位。滚鞍下马** 反映了古代社会对紧急情况的应对方式。
这个成语给人以紧张和急迫的情感联想,常与紧急情况或重要**相关联,能够有效地传达紧迫感和急切行动的必要性。
在日常生活中,虽然不常直接使用这个成语,但在描述紧急情况或急切行动时,可以借鉴其表达的紧迫感。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风急天高,他滚鞍下马,心急如焚。”
结合古代战场的图片或视频,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个成语的背景和情感色彩。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dismount in haste" 或 "leap off the horse",但这些表达不如 滚鞍下马 那样具有文化和历史的深度。
滚鞍下马 是一个富有历史和文化内涵的成语,虽然在现代口语中不常用,但在文学和特定语境中仍能有效传达紧急和急迫的情感。了解和使用这样的成语,有助于丰富语言表达和文化理解。
良久,见一员小将,白袍银铠,滚鞍下马。
关官一冲向前,看见了老子的脸,就惊叫了一声,即刻~,打着拱。
1.
【滚】
(形声。从水,衮声。本义:大水奔流貌)。
同本义。
【引证】
唐·杜甫《登高》-无边落叶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组词】
滚滚
2.
【鞍】
(形声。从革,安声。本义:马鞍)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鞌,鞁具也。 、 《汉书·李广传》-令皆下马解鞍。 、 《汉书·韩安国传》-投鞌高如城者数所。 、 《史记·留侯世家》。-汉王下马踞鞍而问。
【组词】
鞍桥、 鞍辔
3.
【下】
(指事。据甲骨文,上面部分表示位置的界限,下面部分表示在下的意思。本义:下面,位置在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下,底也。 、 《诗·召南·殷其靁》-在南山之下。 、 《诗·豳风·七月》-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 《周礼·典同》。注:“谓钟形下大。”-下声肆。 、 《礼记·曲礼》-君臣上下。 、 《乐府诗集·杂歌谣辞·敕勒歌》-阴山下。 、 唐·柳宗元《三戒》-放之山下。 、 《资治通鉴·唐纪》-愬至城下。 、 《聊斋志异·狼三则》-奔倚其下。
【组词】
下元、 下溜头、 下江先生、 下眼相看、 下路人
4.
【马】
(象形。早期金文字形,象马眼、马鬃、马尾之形。“马”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家畜名)。
单蹄食草大型哺乳动物 。史前即为人类所驯化,用作驮畜、挽畜和乘骑;它和其他现存的马属和马科动物的区别是尾毛和鬃毛长,后腿飞节内下方有一块胼胝,还有一些非固定特征(如体型较大,蹄子较大,颈稍呈弓形,头小,耳短)。
【引证】
韩愈《马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组词】
马伯乐、 马首、 马牌子、 马曹、 马圈、 马祭、 马绊、 马褐、 马祸、 马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