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21:10:3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21:10:33
“下野”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指从政治舞台上退下来,不再担任政府职务或政治角色。在现代汉语中,它特指政治人物因选举失败、政治斗争、政策失误或其他原因而失去权力,不再担任公职。
在文学作品中,“下野”常用来描述政治人物的失意和落寞,如“他在政坛上风光一时,最终却黯然下野”。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带有一定的讽刺意味,暗示某人因无能或失败而失去职位。在专业领域,如政治学或新闻报道中,“下野”是一个精确的术语,用来描述政治权力的转移。
这些同义词和反义词在描述政治人物的状态时各有侧重,如“失势”强调权力的丧失,“下台”强调从职位上离开的动作,而“上位”则强调获得权力的过程。
“下野”一词源于**古代的政治术语,原指君主或贵族离开都城,退隐到乡野。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含义逐渐演变为现代汉语中的政治人物失去职位的意思。
在文化中,“下野”常常与政治斗争、权力更迭紧密相关,反映了社会对政治变迁的关注和评价。它也体现了人对权力和政治的复杂情感,既有对权力斗争的批判,也有对政治人物命运的同情。
“下野”这个词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复杂的,既有对政治人物失意的同情,也有对政治斗争残酷性的反思。它让我联想到权力游戏的不可预测性和政治人物的脆弱性。
在我的生活中,虽然我没有直接遇到与“下野”相关的**,但通过新闻和历史书籍,我了解到许多政治人物在失去权力后的不同命运,这让我对政治的本质有了更深的理解。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下野”:
昔日权臣今下野,
孤灯照影夜难眠。
政治风云变幻急,
一朝失势似秋蝉。
想象一个政治人物下野后的场景:孤独的身影在黄昏中漫步,背景音乐是低沉的大提琴声,营造出一种落寞和反思的氛围。
在英语中,“下野”可以对应为“step down”或“resign”,但这些词汇更多强调的是主动辞职或下台的动作,而“下野”则带有更多的被动和失意的意味。
通过对“下野”这个词汇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政治权力的复杂性和政治人物的命运。这个词不仅是一个简单的政治术语,更是对人性、权力和社会关系的深刻反映。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它帮助我更准确地理解和描述政治现象,增强了我的语言表达能力。
1.
【下】
(指事。据甲骨文,上面部分表示位置的界限,下面部分表示在下的意思。本义:下面,位置在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下,底也。 、 《诗·召南·殷其靁》-在南山之下。 、 《诗·豳风·七月》-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 《周礼·典同》。注:“谓钟形下大。”-下声肆。 、 《礼记·曲礼》-君臣上下。 、 《乐府诗集·杂歌谣辞·敕勒歌》-阴山下。 、 唐·柳宗元《三戒》-放之山下。 、 《资治通鉴·唐纪》-愬至城下。 、 《聊斋志异·狼三则》-奔倚其下。
【组词】
下元、 下溜头、 下江先生、 下眼相看、 下路人
2.
【野】
(形声。从里,予声。《尔雅·释言》:“里,邑也。”本义:郊外;野外)。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野,郊外也。 、 《说文》。段注-邑外谓之郊,郊外谓之野。 、 《易·坤》-龙战于野。 、 《书·牧誓》-王朝至于商郊牧野。 、 《诗·豳风·七月》-七月在野。 、 《周礼》。注:“谓一百里以外三等采地之中。”-体国经野。 、 柳宗元《捕蛇者说》-永州之野产异蛇。 、 《后汉书·列女传》-捐金于野。 、 《乐府诗集·杂歌谣辞·敕勒歌》-野茫茫。 、 明·魏禧《大铁椎传》-光照旷野。
【组词】
野外、 野生;野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