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3:57: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3:57:30
词汇“失善”在中文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的词汇,因此在进行深入学*和分析时,我们需要从最契合的角度来进行探讨。
“失善”字面意思是指失去善良或善行。它通常用来描述一个人或行为从善良变为不善良,或者失去了原有的善行。
由于“失善”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文学、口语和专业领域中的使用相对较少。在文学作品中,可能会用来描绘人物性格的转变,或者强调某种道德沦丧的情节。
“失善”由“失”和“善”两个字组成。“失”意味着失去,“善”意味着善良或善行。这个词可能在古代文献中有所出现,但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低。
在**传统文化中,强调“善”的重要性,因此“失善”可能会被用来批评那些违背道德准则的行为。
“失善”这个词可能会引起人们的负面情感反应,因为它涉及到道德的沦丧和人格的堕落。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一些人或事例,让我们感受到“失善”的现象,比如看到新闻报道中的腐败行为,或者身边人的道德滑坡。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失善”来表达对社会现象的批判:
世风日下人心变,
失善之行令人叹。
愿寻净土心自安,
莫让善念随风散。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人们从善良走向堕落的画面,或者一段音乐,其旋律从柔和逐渐变得刺耳,象征着“失善”的过程。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失善”的词汇,但类似的表达可以通过组合其他词汇来实现,例如英语中的“lose goodness”或“fall from grace”。
“失善”这个词虽然不常用,但它提醒我们关注道德和善行的保持。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理解社会现象和人性。
1.
【失】
(形声。从手,乙声。表示从手中丢失。小篆字形。本义:失掉;丢失)。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在手而逸去为失。”-失,纵也。 、 《易·晋》-失得勿恤。 、 《礼记·礼运》。注:“犹去也。”-故人情不失。 、 《礼记·表记》。注:“失其容止之节也。”-君子不失足于人。 、 《周礼·师氏》。注:“失,失礼者也。”-掌国中失之事。 、 魏泰《东轩笔录》-塞翁失马,今未足悲。 、 《孟子·公孙丑下》-失道者寡助。 、 《资治通鉴》-累官故不失州郡也。 、 《孟子·告子上》-此之谓失其本心。
【组词】
失状、 失脱、 失国、 失鉴、 失瞻、 失翁马、 失民、 失本、 失正、 失名、 失合、 失偶、 失鹿、 失道、 失众、 失柄
2.
【善】
(会意,从言,从羊。言是讲话。羊是吉祥的象征。本义:吉祥)。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善,吉也。 、 《汉书·翼奉传》-来者以善日邪时,孰与邪日善时?
【组词】
善时、 善祥、 善征、 善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