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7:41: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7:41:22
“权诈”一词的字面意思是指利用权力进行欺诈或不正当的手段。基本含义是指在权力运用中采取狡猾、欺骗的手段,以达到个人或集团的目的。
在文学作品中,“权诈”常用来描述政治斗争中的阴谋诡计,如《红楼梦》中的贾母对王熙凤的评价。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用来形容某人在职场或生活中的狡猾行为。在专业领域,如政治学或社会学,“权诈”可能被用来分析权力结构中的不正当行为。
同义词中,“狡猾”强调机智和不易捉摸,“诡计”和“阴谋”强调计划和策略的复杂性,“欺诈”则更侧重于欺骗行为。反义词则强调了与“权诈”相反的正面品质。
“权诈”一词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其中“权”指权力,“诈”指欺骗。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在现代汉语中仍然保持其基本含义,但在使用上更加强调权力背景下的欺骗行为。
在**传统文化中,“权诈”往往与负面形象联系在一起,如历史上的奸臣形象。在现代社会,这个词也常用来批评政治或商业领域的不正当行为。
“权诈”这个词通常带有一种负面的情感反应,让人联想到不诚实、不公平和背叛。它可能引发人们对权力滥用的担忧和对正义的渴望。
在职场中,我曾目睹过同事使用权诈手段获取项目控制权,这种行为最终破坏了团队的信任和合作氛围。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在权诈的迷雾中,真理的光芒何其微弱,愿正义的剑,斩断欺诈的锁链。”
视觉上,“权诈”可能让人联想到阴暗的办公室、密谋的会议和狡猾的笑容。听觉上,可能是低沉的对话声和阴谋的窃窃私语。
在英语中,“权诈”可以对应为“political machination”或“power play”,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都指向利用权力进行不正当操作的概念。
“权诈”是一个富有深度的词汇,它不仅揭示了权力运作中的阴暗面,也提醒我们在社会生活中对正义和诚实的追求。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传达思想和情感。
1.
【权】
(形声。从木,雚(guàn)声。本义:黄花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权,黄华木也。从木,雚声。 、 《尔雅·释木》。又如:权舆(草木萌发的状态)-权,黄英。 、 《诗·秦风·权舆》-于嗟乎,不承权舆。 、 《大戴礼记·诰志》-于时冰泮发蛰,百草权舆。
2.
【诈】
(形声。从言,乍声。从言,说明与言论有关。本义:欺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诈,欺也。 、 《尔雅》-诈,伪也。 、 《荀子·脩身》-匿行曰诈。 、 《荀子·富国》-有掎挈伺诈。 、 《吕氏春秋·义赏》-繁战之君,不足于诈。 、 《吕氏春秋·务本》-无功伐而求荣富,诈也。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实不可得。 、 《聊斋志异·狼三则》-禽兽之变诈。
【组词】
诈端、 诈掯、 诈哄、 诈伪、 诈力、 诈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