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9:52: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9:52:44
日没(にちぼつ)是一个日语词汇,字面意思是“太阳落下”或“日落”。它描述的是太阳从地平线下降,天空逐渐变暗的自然现象。
“日没”由“日”(太阳)和“没”(沉没)两个汉字组成,其词源直接反映了其字面意义。在古代日本,观测日没时间对于农业和日常生活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这一词汇在日语中历史悠久。
在日本文化中,日没常常与宁静、结束和转变联系在一起。例如,茶道中常在日没时分进行,象征一天的结束和内心的平静。
“日没”常引发人们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对结束的哀愁,以及对新开始的期待。它唤起的情感往往是复杂而深沉的。
个人经历中,日没时分常与家人共进晚餐的温馨时光联系在一起,或是独自散步时欣赏天边晚霞的宁静时刻。
在诗歌中,“日没”可以这样使用:
日没の時、海は金色に染まり、
心の底からの静けさを感じる。
日没时分,天空的色彩变幻,从橙红到深蓝,常伴随着海浪的声音或鸟儿的鸣叫,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氛围。
在英语中,“日没”对应的是“sunset”,在其他语言中也有类似的表达,如法语的“coucher de soleil”。尽管表达不同,但日没这一现象在全球范围内都具有相似的情感和文化意义。
“日没”不仅是描述自然现象的词汇,它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情感价值。在学习日语和理解日本文化时,掌握这一词汇的多种用法和深层含义是非常重要的。通过观察和体验日没,我们不仅能更好地理解语言,还能更深刻地感受时间的流逝和生活的节奏。
1.
【日】
(象形。甲骨文和小篆字形。象太阳形。轮廓象太阳的圆形,一横或一点表示太阳的光。本义:太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日,太阳之精也。从囗一,象形。 、 《易·说卦》-离为日,为火。 、 《周礼·大司徒》-以土圭之法,正日景求地中。 、 《孟子》-天无二日,太阳也。 、 《列子·汤问》-日初出,大如车盖。
【组词】
日冠、 日昃、 日旸儿、 日月交食、 日头搁山、 日头趖西、 日居月诸
2.
【没】
(会意 表示入水有所取。本义:沉没水中)。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没,沉也。 、 《庄子·列御寇》-其子没于渊。 、 《荀子·议兵》-若赴水火,入焉焦没耳。 、 《庄子·大宗师》-梦为鱼而没于渊。 、 《世说新语·自新》-或浮或没。 、 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浅草才能没马蹄。 、 清·邵长蘅《青门剩稿》-水不没顶。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没水而死。
【组词】
沉没、 淹没、 没胫、 没不煞、 没溺、 洪水没过了大坝;没漂、 没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