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4:04: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4:04:47
词汇“刑牲”是一个较为古老且具有特定文化背景的词汇,主要在**古代文献中出现,现代汉语中已较少使用。下面我将从各个方面对“刑牲”进行深入分析:
“刑牲”字面意思是指用于祭祀时作为牺牲的动物,这些动物通常是被宰杀的,以供奉神灵或祖先。在古代,刑牲是一种重要的**仪式,用以表达对神灵或祖先的尊敬和祈求。
“刑牲”一词源于古代汉语,其中“刑”指宰杀,“牲”指牲畜。随着时间的推移,现代汉语中“刑牲”的使用频率大大降低,更多使用“牺牲”或“祭品”来表达类似含义。
在古代,刑牲是重要的和社会活动,反映了古代人们对神灵和祖先的敬畏。这种*俗在现代社会已基本消失,但在某些传统节日或特殊场合,仍可见到类似的祭祀活动。
提及“刑牲”,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古代的庄严祭祀场景,以及对神灵的敬畏之情。这种词汇带有一定的历史感和仪式感,可能会激发人们对古代文化的兴趣和尊重。
在现代生活中,“刑牲”这一词汇已不常见,但在学*古代文化或历史时,了解这一词汇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古代社会的和礼仪。
在创作诗歌或故事时,可以利用“刑牲”这一词汇来营造古代氛围,例如: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古代祭祀的场景,牛羊被宰杀,人们虔诚地祈祷。音乐方面,可以选择古风音乐,营造出一种庄严肃穆的氛围。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祭祀活动也存在,如古希腊的献祭仪式,但使用的词汇和具体仪式可能有所不同。
“刑牲”这一词汇虽然现代使用较少,但它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了解和学*这一词汇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社会的*和礼仪。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这类词汇可以增加语言的深度和广度。
1.
【刑】
同本义。
【引证】
《易·蒙》。注:“兑折为刑。”-利用刑人。 、 《吕氏春秋·顺说》。注:“杀也。”-刑人之父子也。 、 《韩非子·二柄》-杀戮之谓刑。 、 《易·本命》-阴为刑。 、 《吕氏春秋·音律》。注:“杀也。”-阴将始刑。 、 《史记·项羽本纪》-刑人如恐不胜。 、 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刑马作誓。 、 《史记》-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则以法刑断其两足而黥之。
【组词】
刑牛、 刑牲、 刑马
惩罚。
【引证】
《史记·陈涉世家》-刑其长吏。 、 明·张溥《五人墓碑记》-五人之当刑。 、 清·方苞《狱中杂记》-彼于刑者。 、 《孟子·梁惠王上》-从而刑之。
【组词】
刑吏、 刑民、 刑臣
2.
【牲】
(形声。从牛,从生。本义:古代供祭祀用的全牛)。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牛完全当为字之训。-牲,牛完全也。 、 《谷梁传·哀公元年》-全曰牲,伤曰牛。 、 《周礼·庖人》注-始养之曰畜,将用之曰牲,是牲者,祭祀之牛也。 、 《易·萃》。郑注:“大牲,牛也。”-用大牲。 、 《左传·僖公三十一年》-礼不卜常祀,而卜其牲日。牛卜日曰牲。
【组词】
牲体、 牲礼、 牲玉、 牲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