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0:54: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0:54:45
词汇“王纲”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可能来源于古代汉语,具有特定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以下是对该词汇的深入学*和分析:
“王纲”字面意思是指君王的纲领或法度,通常用来指代君主制定的国家基本法律或政策。在古代,它可能指的是君王的治国理念和基本原则。
“王纲”一词可能源自古代汉语,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使用频率逐渐减少,现代汉语中几乎不再使用。
在古代**,“王纲”是君主权威的体现,关系到国家的稳定和秩序。在儒家思想中,君主的“王纲”被视为维护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
对于现代人来说,“王纲”可能引发对古代君主制度的思考,以及对权力、法律和秩序的联想。
在现代生活中,这个词汇很少直接应用,除非在讨论历史或文化时。
在创作中,可以将“王纲”融入到一个关于古代君主的故事中,描述君主如何通过“王纲”来治理国家。
结合古代宫廷的图片或音乐,可以更好地理解“王纲”的视觉和听觉联想。
在其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类似的政治和法律概念在不同文化中都有体现。
“王纲”是一个具有深厚历史和文化背景的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但它对于理解古代政治制度和文化传统具有重要意义。在学*语言和表达时,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丰富我们的历史知识和文化素养。
1.
【王】
统治、领有一国或一地。
【引证】
《诗·大雅》-王此大邦,克顺克比。 、 《史记·项羽本纪》-欲王关中。 、 、 《史记·留侯世家》-沛公为汉王,王巴、蜀。
作皇帝,称王。
【引证】
《孟子·梁惠王上》-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 《孟子·公孙丑上》-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 、 《商君书》-周不法商,夏不法虞,三代异势,而皆可以王。
2.
【纲】
(形声。从糸(mì),表示与线丝有关,冈声。本义:提网的总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纲,维紘绳也。 、 《书·盘庚》-若网在纲,有条而不紊。 、 《诗·大雅·棫朴》。笺:“张之为纲,理之为纪。”-纲纪四方。 、 《诗·大雅·卷阿》-四方之纲。 、 《书·序》-举其宏纲。 、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纪纲之仆。 、 《韩非记·外储说右下》-善张网者引其纲,不一一摄万目而后得。则是劳而难,引其纲则鱼已囊矣。
【组词】
纲挈目张、 纲提领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