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4:18: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4:18:25
幽昧(yōu mèi)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昏暗不明、模糊不清的状态。它通常用来形容光线暗淡、视野模糊或者事物难以辨认的情况。在更深层次上,它可以比喻人的思想、情感或行为的隐晦、难以捉摸。
“幽昧”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其中“幽”指暗淡、深邃,“昧”指不明、模糊。在古代文献中,这个词汇就已经出现,并且在现代汉语中仍然保留着相似的含义。
在**文化中,“幽昧”常常与神秘、深邃的意境相关联,如古代诗词中常用来形容夜晚或深山老林的景象。它也与道家思想中的“无为”和“自然”有一定的关联,表达一种超脱世俗、回归本真的意境。
“幽昧”这个词给人一种神秘、深邃的感觉,可能会让人联想到未知的恐惧或深藏的秘密。它也可能引发一种探索和好奇的情感,想要揭开其背后的真相。
在个人经历中,可能会在阅读某些文学作品或观赏某些艺术作品时遇到“幽昧”这个词,它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作品中的氛围和情感。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幽昧的夜,星辰隐匿,
心灵的深处,思绪飘渺。
在这无边的黑暗中,
寻找那一丝光明的希望。
在英语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obscure”或“dim”,它们在描述光线或视野的模糊不清时与“幽昧”有相似的含义。
“幽昧”这个词在汉语中有着丰富的内涵和多样的应用场景。它不仅描述了物理上的昏暗不明,也常常用来比喻人的内心世界或事物的难以捉摸。在学*语言和表达时,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可以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增强语言的深度和美感。
1.
【幽】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幽,从山,犹隐从阜,取遮蔽之意。”-幽,隐也。 、 《太玄·中》。注:“隐也。”-昆仑旁薄幽。 、 《周书·谥法》-雍遏不通曰幽。 、 唐·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以致其幽。
退隐;潜藏。
【引证】
《礼记》-幽居而不淫。 、 《战国策》-南阳之弊幽。
【组词】
幽隐、 幽士、 幽女
2.
【昧】
(形声。从日,未声。从日,与光线有关。本义:昏暗不明)。
同本义。
【引证】
《广雅·释诂四》-昧,冥也。 、 《书·牧誓》-时甲子昧爽。 、 《楚辞·九章·怀沙》-日昧昧其将暮。 、 《荀子·哀公》。注:“昧,闇;爽,明也。谓初晓尚暗之时。”-君昧爽而栉冠。 、 《淮南子·原道》-神非其所宜而行之则昧。 、 《后汉书·苏竟传》-虽昧必亮。 、 《战国策·赵策》-愚者昧于成事。 、 《楚辞·离骚》-惟党人之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隘。 、 清·方苞《左忠毅公逸事》-轻身而昧大义。
【组词】
昧旦、 昧然、 昧昧、 昧色、 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