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2:15: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2:15:51
“清供”一词在汉语中通常指的是在**或祭祀活动中,为神明或祖先准备的洁净供品,如水果、鲜花、食物等。这些供品通常要求新鲜、洁净,以示对神明或祖先的尊敬。
在文学作品中,“清供”可能被用来描绘一种庄重、神圣的氛围,如在描述古代宫廷或寺庙的祭祀场景时。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不太常用,但在讨论*仪式或传统俗时可能会被提及。在专业领域,如研究或民俗学中,“清供”是一个重要的概念,用以研究仪式和信仰实践。
“清供”一词源自古代的和祭祀活动,其字面意思“清洁的供品”直接反映了其用途和意义。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在语言中的使用逐渐固定,成为描述特定**仪式的专用词汇。
在*传统文化中,“清供”是表达对神明和祖先尊敬的重要方式。它不仅是一种物质上的准备,更是一种精神上的寄托和表达。在社会背景中,清供也反映了人们对传统俗的尊重和传承。
提到“清供”,我联想到的是一种庄重、神圣的氛围,以及人们对神明和祖先的深深敬意。这种情感反应让我感受到一种超越日常生活的精神追求和道德规范。
在我的生活中,每逢重要的节日或纪念日,家人会一起准备清供,进行祭祀活动。这种传统不仅让我们保持了对祖先的记忆,也加强了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联系。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清供”:
晨曦微露,清供摆上神龛,
花香缭绕,心诚则灵。
想象一幅画面:清晨的阳光透过窗户,照在一排排整齐的清供上,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花香。这种场景让人感到宁静和神圣。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仪式和供品也有出现,如教中的圣餐,虽然形式和意义有所不同,但都体现了人类对神圣的追求和尊敬。
通过对“清供”的学*和分析,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其在*和文化中的重要性。这个词不仅是一个简单的词汇,更是承载了深厚文化意义和情感价值的符号。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能够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增强文化敏感性。
1.
【清】
(形声。从水,青声。“青”,碧绿透彻,也有表意作用。本义:水清)。
同本义。与“浊”相对。
【引证】
《孟子》-沧浪之水清兮。 、 《诗·魏风·伐檀》-河水清且涟猗。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举身赴清池。 、 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临清流而赋诗。 、 唐·柳宗元《柳河东集》-发之欲其清。 、 唐·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水尤清冽。
【组词】
清直、 清波、 清泚、 清涟、 清活活、 清照、 清悠悠、 清深、 清酤、 清雨、 清英、 清茗
2.
【供】
(形声。从人,共声。本义:摆设;陈设)。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供,设也。 、 《后汉书·班彪传》-供帐。 、 《明史·海瑞传》-曩胡公按部,令所过毋供张。 、 《明史·海瑞传》-士大夫出其境率不得供顿,由是怨颇兴。
【组词】
供帐、 供顿、 供馔、 供享、 供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