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6:28:3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6:28:33
浪人一词源自日语“ろうにん”(rōnin),字面意思是“流浪者”或“无主的武士”。在古代日本,浪人指的是失去主公(领主)的武士,他们因为主公去世、家族灭亡或政治变动而失去了效忠的对象,从而成为流浪的武士。
浪人一词起源于日本战国时代,当时的武士因为战争或政治变动而失去主公,成为无主的武士。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含义逐渐扩展,泛指任何无固定居所和职业的人。
在日本文化中,浪人常被赋予一种浪漫化的形象,他们被视为坚守武士道精神、不屈不挠的象征。在社会背景中,浪人也反映了日本历史上的动荡和变迁。
浪人这个词往往带有一种孤独、坚韧和追求自由的情感色彩。它让人联想到一个在乱世中保持自我、不断寻找新生活的形象。
在个人经历中,浪人这个词可能与那些追求自由、不愿受束缚的人相关联。例如,一个朋友可能因为对传统工作的不满而选择成为自由职业者,四处旅行,体验不同的生活。
在诗歌中,浪人可以被描绘为一个在月光下独自漫步的武士,他的剑在寂静的夜晚闪烁着寒光,象征着他对自由和尊严的追求。
浪人这个词可能让人联想到日本武士电影中的场景,如黑泽明的作品,或是某些具有东方风情的音乐,如日本传统乐器演奏的旋律。
在西方文化中,浪人可能与中世纪的骑士或流浪剑客相类比,如《罗宾汉》中的角色。在不同文化中,浪人都代表了失去归属、追求自由的形象。
浪人这个词不仅代表了日本历史上的一个特定群体,也象征了追求自由和尊严的精神。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这个词的背景和含义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不同文化中的价值观和情感表达。
1.
【浪】
波浪,水因风吹、石激而形成的涌动。
【引证】
《世说新语·雅量》-风起浪涌。 、 李白《行路难》-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 左思《魏都赋》-温泉毖涌而自浪。
【组词】
风浪、 激浪、 浪波、 浪淘淘
放荡;放纵。
【引证】
《诗·邶风·终风》-谑浪笑敖。
【组词】
浪弟子、 浪事、 浪荡鬼
2.
【人】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侧面站立的人形。“人”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能制造工具改造自然并使用语言的高等动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此籀文象臂胫之形。 、 《礼记·礼运》-故人者,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故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别声,被色,而生者也。 、 《列子·黄帝》-有七尺之骸、手足之异,戴发含齿,倚而食者,谓之人。 、 清·洪亮吉《治平篇》-人未有不乐为治平之民者也。
【组词】
人王、 人满、 人寰、 人欲、 人人言、 人色、 人头号令、 人淘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