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01:22: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01:22:00
“分钗破镜”是一个汉语成语,源自古代的典故。字面意思是指将一对钗子分开,或者打破一面镜子,比喻夫妻分离或感情破裂。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夫妻或恋人因为某种原因而被迫分开,感情受到严重损害。
在文学作品中,“分钗破镜”常用来描绘悲剧性的爱情故事,如古代诗词、小说或现代文学作品中的情节。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常用,但在讨论感情问题或历史故事时,人们可能会引用这个成语。在专业领域,如文学研究或历史学,这个成语可能被用来分析特定文化背景下的情感表达。
“分钗破镜”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文学作品,如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长恨歌》中有“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的句子,后来逐渐演变成形容夫妻分离的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夫妻关系被视为非常重要,因此“分钗破镜”这样的成语反映了社会对婚姻和感情的重视。在古代,由于战乱、政治迫害等原因,许多夫妻被迫分离,这种成语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现实。
这个成语带有一种悲伤和无奈的情感,让人联想到分离的痛苦和无法挽回的感情。它可能让人想起那些因为各种原因而无法在一起的恋人或夫妻,引发对命运和选择的深思。
在现实生活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常直接使用,但在讨论感情问题或观看相关影视作品时,人们可能会间接感受到这个成语所表达的情感。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分钗破镜泪满襟,相思成疾梦难寻。”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对古老的钗子和破碎的镜子,背景是古代的房间,营造出一种哀伤的氛围。听觉上,可以联想到悲伤的音乐或古代戏曲中的哀怨唱腔。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breaking a mirror”(打破镜子),但这个短语更多是关于坏运气的象征,而不是直接比喻夫妻分离。
“分钗破镜”这个成语不仅是一个语言符号,它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情感价值。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成语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和历史,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
镜与人俱去,镜归人未归,当复姮娥影,空留明月辉。
1.
【分】
所分之物,整体中的一部分。
【引证】
《孙子·谋攻》-杀士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城之灾也。
【组词】
股分;部分;分资、 分例、 分均
分际,合适的界限。
【引证】
《水浒传》-两个正斗到分际。
【组词】
分际、 分直
2.
【钗】
(形声。从金,叉声。本义:古代妇女的一种首饰,形似叉,用金、玉、铜等制作 )。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新附》。徐铉曰:“本只作叉,此字后人所加。”-钗,笄属。 、 唐·白居易《长恨歌》-钿合金钗寄将去。
【组词】
钗钏
3.
【破】
(形声。从石,皮声。本义:石头开裂;破碎,碎裂)。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破,石碎也。 、 李贺《李凭箜篌引》-石破天惊逗秋雨。 、 《史记·项羽本纪》-沉船、破甑。 、 《荀子·劝学》-卵破子死。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秦王恐其破璧。
【组词】
爆破、 破瓦、 破卵倾巢、 破剥、 破坠、 破溃、 破块
4.
【镜】
(形声。从金,竟声。本义:照形取影的器具)。
同本义 古镜以铜或铁铸,也有用玉的,盘状,正面磨光发亮,背面有纹饰。
【引证】
《玉篇》-镜,鉴也。 、 《说文》-镜,景也。 、 《大戴礼记·保傅》-明镜者可以察形也。 、 《汉书·谷永传》-以镜考己行。 、 《战国策·齐策》-窥镜而自视。 、 《乐府诗集·木兰诗》-对镜帖花黄。 、 唐·李白《秋浦歌》-不知明镜里。 、 明·袁宏道《满井游记》-如镜之新开。
【组词】
镜袱、 镜心、 镜月、 镜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