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01:33: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01:33:46
词汇“斫败”在中文中并不常见,经过查询,它似乎不是一个标准的现代汉语词汇。因此,我将基于可能的含义和构词法来分析这个词汇。
“斫”字在古代汉语中意为砍、削,而“败”则有失败、破坏的意思。结合起来,“斫败”可能指的是通过砍削等行为导致某物的失败或破坏。
由于“斫败”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现代语境中可能不会出现。在古代文献或特定的文学作品中,它可能被用来描述某种破坏性的行为或结果。
由于“斫败”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演变不明确。它可能是由两个具有明确意义的汉字组合而成,用于特定的语境或文学创作。
在古代**,战争和军事策略是重要的社会活动,因此与“斫败”相关的词汇可能在描述军事行动或策略时出现。
“斫败”给人一种负面和破坏性的感觉,可能与失败、挫折和损失相关联。
由于“斫败”不是一个常用词汇,我在生活中没有遇到与它直接相关的经历或故事。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斫败”来增强描述破坏或失败的意境:
夜幕下,剑光斫败了寂静,
战鼓声中,希望一一破碎。
“斫败”可能让人联想到古代战场上的刀剑交击声和破碎的盾牌,或者是建筑在自然灾害中的崩塌。
由于“斫败”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其他语言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
“斫败”作为一个不太常见的词汇,其含义和用法相对有限。在学*汉语时,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更深入地理解语言的丰富性和历史背景。然而,由于其不常用,它在日常交流和写作中的实际应用价值有限。
1.
【斫】
(形声。从斤,石声。斤,斧属。本义:斧刃)。
同本义。
【引证】
《墨子》-斧以金为斫。
2.
【败】
(会意。从贝,从攴。攴(pū),甲骨文象以手持杖,敲击的意思,汉字部首之一。在现代汉字中,“攴”大多写成“攵”,只有极少数字保留着“攴”的写法。从“攴”的字多与打、敲、击等手的动作有关。败,甲骨文左边是“鼎”字(小篆简作“贝”),右边是“攴”,表示以手持棍击鼎。本义:毁坏,搞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败,毁也。 、 《诗·大雅·民劳》-无俾正败。 、 《淮南子·说林》-若唇之与击,空柔相摩而不致败。 、 《吕氏春秋·尊师》-能全天之所生而勿败之。 、 《韩非子》-法败则国乱。 、 宋·司马光《训俭示康》-败家丧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