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8:08: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8:08:47
活力:指生命体或事物所具有的旺盛的生命力、精力或动力,通常表现为积极向上、充满能量和动力的状态。
“活力”一词源于拉丁语“vitalitas”,意为生命的力量。在中世纪的欧洲,这一概念与生命力和健康紧密相关。随着时间的推移,“活力”逐渐被用来形容任何充满生命力和动力的状态。
在现代社会,“活力”常被视为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的象征。它与年轻人的形象紧密相连,常被用来鼓励人们保持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活力”一词常带给人积极、乐观的情感反应。它让人联想到阳光、**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激发人们追求更有活力的生活。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参加过一个户外拓展活动,那次经历让我深刻感受到了团队合作和个人的活力对于达成目标的重要性。
诗歌:
晨曦初照,活力四溢,
青春的脚步,轻盈而坚定。
梦想的翅膀,展翅高飞,
在活力的海洋中,我们自由翱翔。
“活力”是一个充满积极能量的词汇,它不仅形容了生命体的旺盛状态,也激励人们追求更健康、更有动力的生活方式。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活力”这一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传达积极向上的情感和态度。
1.
【活】
(形声。从水,昏(kuò)声。本义:流水声。用本义时读(guō))。
生存。与“死”相对。
【引证】
《诗·邶风·击鼓》-不我活兮。 、 《书·太甲》-不可活。 、 《孟子》-民非水火不生活。 、 《楚辞·天问》-巫何活焉?
【组词】
鱼在水里才能活;这个孩子只活三个月;活到高龄而且精力充沛;活头儿
2.
【力】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耒形,有柄有尖,用以翻地。用耒表示执耒耕作需要花费力气。“力”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体力,力气)。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筋下曰:肉之力也。二篆为转注。筋者其体,力者其用也。-力,筋也。像人筋之形。 、 《礼记·礼运》。注:“筋骸强者也。”-其行之以货力。 、 《汉书·食货志》。注:“谓勤作之也。”-力农数耘。 、 《诗·邶风》-有力如虎,执辔如组。 、 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 唐·柳宗元《童区寄传》-以缚背刃,力上下,得绝。 、 《孟子·梁惠王上》-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
【组词】
四肢无力、 力人、 力尽神危、 力软筋麻、 力屈、 力尽、 力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