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8:49: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8:49:19
怒发冲冠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愤怒到头发都竖起来,顶起了帽子。这个成语形容极度愤怒,情绪激动到了极点。
文学语境:在古典文学中,如《史记·项羽本纪》中有“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的描述,形象地描绘了项羽的愤怒情绪。 口语语境:在日常口语中,人们可能会用“怒发冲冠”来形容自己或他人在极度愤怒时的状态。 专业领域:在心理学或情绪研究领域,这个成语可能被用来描述极端情绪反应的案例。
同义词:
反义词:
词源: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史记》中,描述项羽在垓下之战后的愤怒情绪。 演变: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被广泛用于各种文学作品和日常交流中,成为表达极度愤怒的常用语。
在**文化中,愤怒被视为一种强烈的情绪反应,而“怒发冲冠”这个成语则是一种夸张的表达方式,用以强调愤怒的程度。在社会交往中,这个成语也常被用来警示人们控制情绪,避免过度愤怒。
这个成语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强烈的愤怒和激动。联想上,我会想到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在面对不公和挑战时的坚决态度和激烈反应。
在我的生活中,有一次我因为被不公正对待而感到极度愤怒,那时我真正体会到了“怒发冲冠”的感觉,仿佛所有的情绪都集中在了那一刻。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怒发冲冠,凭栏处,
潇潇雨歇,风卷残云。
心中烈火,燃烧不尽,
只为那一丝正义的光芒。
视觉联想:想象一个人站在风雨中,头发竖起,眼神坚定,仿佛要与整个世界对抗。 听觉联想:可以是一段激昂的音乐,伴随着强烈的鼓点,象征着内心的愤怒和激动。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see red”或“boiling with anger”,虽然不如“怒发冲冠”那样形象和夸张,但也传达了类似的强烈愤怒情绪。
“怒发冲冠”这个成语不仅形象地描述了极度愤怒的状态,也反映了人类情绪的强烈和复杂。在语言学*和表达中,这个成语丰富了我们的情感词汇,帮助我们更准确地传达和理解情绪。
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凭栏处,潇潇雨歇。
战国时期,秦昭襄王为得到赵国的和氏璧,便允诺赵惠王以15座城池交换。迫于秦国势力,赵王派蔺相如带和氏璧去交换,秦王闭口不谈城池的事,蔺相如用计夺回和氏璧,并怒发冲冠地说:“如果不以城池交换,我就与和氏璧同归于尽。”
1.
【怒】
(形声。从心,奴声。本义:发怒,明显地表形于外的生气)。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怒,恚也。 、 《国语·周语》-怨而不怒。 、 《诗·邶风·柏舟》-薄言往愬,逢彼之怒。 、 唐·柳宗元《三戒》-驴不胜怒。 、 唐·杜甫《石壕吏》-吏呼一何怒。 、 晋·干宝《搜神记》-王怒。
2.
【发】
崩坏;停止。 同: 废
【引证】
《老子》-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发。 、 《晏子春秋》-君夜发不可以朝。 、
【组词】
发药
3. 【冲】
4.
【冠】
戴;戴帽子。
【引证】
《楚辞·屈原·涉江》-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 、 《孟子·滕文公上》-许子冠乎?曰:“冠”。曰:“奚冠?”曰:“冠素。” 、 《战国策·齐策》-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
【组词】
沐猴而冠;冠带、 冠巾、 冠狗
超出众人;超过;位居第一。
【引证】
《史记·萧相国世家》-位冠群臣,声施后世。 、 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将军勇冠三军,才为出世,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以高翔。 、 宋·司马光《训俭示康》-近世寇莱公豪侈冠一时,然以功业大,人莫之非。
【组词】
冠带医生、 冠首、 冠绝、 冠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