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2:26: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2:26:01
词汇“中君”在中文语境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因此在进行深入学*和分析时,我们需要从有限的资料中提取信息。以下是对“中君”这一词汇的分析:
“中君”字面意思是指“中间的君主”或“居中的君主”。在古代汉语中,可能指的是在多个君主或统治者中处于中间地位的君主,或者是在权力结构中处于中间层次的君主。
由于“中君”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现代文学、口语或专业领域中很少出现。在古代文献中,可能会有使用,但具体语境需要具体文献来确定。
由于“中君”的使用场景非常有限,以下是一些假设性的例句:
“中君”的词源可能来自于古代汉语,用于描述在多个君主或统治者中处于中间地位的君主。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可能因为不再适应语言的发展而逐渐被淘汰。
在古代**,君主的地位和角色在社会和文化中占有重要位置。然而,“中君”这一词汇的具体使用和意义可能需要结合具体的历史文献来分析。
由于“中君”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可能不会引起强烈的情感反应或联想。在学*和了解这个词汇时,可能会产生一种对古代政治结构和权力分布的好奇。
由于“中君”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在生活中可能很少有机会遇到或使用这个词汇。
在创作中,可以将“中君”用于描述一个在复杂权力结构中处于中间地位的角色,赋予其调和和平衡的象征意义。
由于“中君”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可能不会引起特定的视觉或听觉联想。在想象中,可能会联想到古代宫廷的场景。
“中君”这一词汇在其他语言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因为它的使用非常特定和有限。
“中君”这一词汇在现代汉语中不常见,它的使用和意义需要结合具体的历史文献来理解。在学这个词汇时,可以增加对古代政治结构和语言演变的认识。尽管它在日常交流中不常用,但在学和研究古代文献时,了解这样的词汇仍然有其价值。
1.
【中】
正对上;射中,正着目标。
【引证】
《考工记·桃氏》。司农注:“谓穿之也。”-中其茎。 、 《荀子·彊国》。注:“击也。”-敌中则夺。 、 欧阳修《卖油翁》-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射者中。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中而轻发。 、 《聊斋志异·促织》-幸啄不中。
【组词】
中靶;猜中了;命中、 看中、 中雀、 中钩、 中的、 中鹄
受到;遭到。
【引证】
明·高启《书博鸡者事》-欲中守法。 、 《说岳全传》-前番我王兄误中你的诡计,在青龙山上,被你伤了十万大兵。
【组词】
中霜、 中酒、 中暍、 中疾、 中恶、 中暑;中弹;中埋伏;中煤气
2.
【君】
(会意。从尹,从口。“尹”,表示治事;从“口”,表示发布命令。合起来的意思是:发号施令,治理国家。本义:君主,国家的最高统治者)。
古代大夫以上据有土地的各级统治者的通称。
【引证】
《说文》-君,尊也。 、 《左传·昭公二十八年》-赏庆刑威曰君。 、 《春秋繁露》-君也者,掌令者也。 、 《荀子·礼论》-君者,治辨之主也。 、 《书·吕刑》-君帝清问下民。 、 《诗·大雅·皇矣》-克长克君。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二十余君。 、 《三国志·诸葛亮传》-思得明君。 、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则忧其君。 、 清·周容《芋老人传》-身名君宠。
【组词】
尧舜之君;欺君罔上;贤君;暴君;昏君;国君;君臣;明君;君王、 君伐、 君位、 君长、 君体、 君德、 君侯、 君公、 君父、 君子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