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1:37: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1:37:21
公切线(Common Tangent)是一个几何学术语,指的是两个圆或曲线共享的一条切线。这条切线在两个圆或曲线的接触点处与它们都相切,且在这两个点处具有相同的斜率。
公切线这个词汇源自拉丁语“tangens”(接触的)和“communis”(共同的)。在几何学的发展过程中,这个概念一直是一个基础的分析工具,用于描述和解决曲线和圆的相互关系。
在数学教育中,公切线是一个重要的教学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几何图形之间的关系。在社会文化层面,这个概念可能不具有广泛的影响,但在科学和技术领域,它是不可或缺的。
对于数学爱好者来说,公切线可能带来一种精确和和谐的美感。对于非专业人士,这个词汇可能引发一种抽象和难以理解的情感。
在高中数学课上,我第一次接触到公切线的概念,它帮助我理解了曲线之间的复杂关系,这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非常有用。
在诗歌中,可以将公切线比喻为两个人生轨迹的交汇点:
我们的生命线,如同公切线, 在时间的画布上轻轻相触, 虽起点各异,却在某一点相交, 绘出命运的和谐曲线。
想象两个圆在平面上缓缓接近,最终在某一点共享一条切线,这个过程可以联想到一段和谐的音乐旋律,两个不同的音符在某个瞬间完美融合。
在不同语言中,公切线的表达可能有所不同,但其几何意义是普遍的。例如,在德语中,公切线被称为“gemeinsame Tangente”。
公切线是一个精确且富有美感的几何概念,它在数学和工程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尽管在日常语言中不常见,但它提供了一种理解复杂关系的工具。在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时,公切线的概念是不可或缺的。
1.
【公】
(会意。小篆字形,上面是“八”,表示相背,下面是“厶”(“私”的本字)。合起来表示“与私相背”,即“公正无私”的意思。本义:公正,无私)。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公,平分也。 、 《韩非子·五蠹》-背厶谓之公,或说,分其厶以与人为公。 、 《春秋·元命苞》-公之为言公正无私也。 、 《贾子·道术》-兼覆无私谓之公。 、 、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
【组词】
公气、 公素、 公洁、 公慎、 公诚
2.
【切】
摩擦;接触。
【引证】
《广雅》-切,摩也。 、 《史记·扁鹊仓公传》-不待切脉。 、 《淮南子·原道》-可切循把握。
【组词】
切齿、 切磨、 切摩、 切循
一定要。
【引证】
《老残游记》-诸位切不可乱动。
【组词】
切照、 切须、 切不可骄傲;切勿吸烟;切勿、 切戒、 切莫、 切须
3.
【线】
(形声。从糸(mì),戔(jiān)声。本义:用棉麻丝毛等材料拈成的细缕)。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古文从糸,泉声。-线,缕也。 、 《公羊传·僖公四年》-中国不绝如线。 、 《红楼梦》-爱惜起东西来,连个线头儿都是好的。
【组词】
线儿提的、 毛线;丝线;缝纫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