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2:42: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2:42:06
词汇“栉理”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可能源自古代汉语,具有一定的文言色彩。下面我将从几个角度对“栉理”进行分析:
“栉理”一词由两个字组成:“栉”和“理”。其中,“栉”原指梳子或篦子,引申为整理、梳理;“理”则指条理、规律或整理。因此,“栉理”字面意思是指像用梳子梳理一样整理事物,使其条理清晰、有序。
由于“栉理”较为文雅且不常用,它可能出现在文学作品中,用以形容对复杂事物的细致整理或对混乱状态的整顿。在口语或专业领域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见,除非是在特定的文学或学术语境中。
“栉理”可能源自古代汉语,其中“栉”在古代是指梳子,用于梳理头发,而“理”则有整理、治理的含义。随着时间的推移,“栉理”可能逐渐被更为通俗的词汇所替代,因此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低。
在**传统文化中,整理和条理化被视为重要的美德,因此“栉理”这样的词汇可能被用来强调对事物的精心管理和有序安排。
“栉理”给人一种井然有序、精心打理的感觉,可能会让人联想到整洁的书房、有序的文件柜或是精心梳理的发型。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在整理家务或工作文件时用到“栉理”的概念,尽管我们可能不会直接使用这个词汇。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晨光栉理着大地,万物复苏在春的怀抱。”
想象一幅画面:一位学者在书房中,手持书卷,周围是整齐排列的书籍和文件,这种场景可能会让人联想到“栉理”的意象。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栉理”的词汇,但类似的表达如“organize”(英语)或“ordonner”(法语)可以传达相似的概念。
“栉理”是一个富有文化底蕴的词汇,它强调了对事物的有序整理和精心管理。尽管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不高,但它仍然是一个值得了解和欣赏的词汇,能够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和文化理解。
1.
【栉】
(形声。从木,节声。本义:梳子、篦子的总称)同本义。
【引证】
《说文》。疏:“比密曰栉,尤密者曰茝。”-栉,梳比之总名也。 、 《仪礼·士冠礼》-奠纚笄栉于筵南端。 、 《仪礼·丧服礼》。注:“以栉之木为笄或曰棒笄。”-恶笄者,栉笄也。 、 《诗·周颂·良耜》-其崇如墉,其比如栉。 、 《庄子·寓言》-妻执巾栉。
【组词】
栉佩、 栉珥、 栉栉、 栉密
用梳子梳头发。
【引证】
白居易《与元九书》-今俟罪浔阳,除盥栉食寝外无余事。
【组词】
栉工、 栉束、 栉冠、 栉掠、 栉梳、 栉发
2.
【理】
(形声。从玉,里声。本义:加工雕琢玉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理,治玉也。顺玉之文而剖析之。 、 《韩非子·解老》-理者,成物之文也。长短大小、方圆坚脆、轻重白黑之谓理。 、 《韩非子·和氏》-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 、 《战国策·秦策三》-郑人谓玉未理者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