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9:19: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9:19:50
同案犯:指与他人共同参与同一犯罪行为的人。这个词汇通常用于法律领域,指的是在同一案件中被指控或定罪的多个犯罪参与者。
同案犯这个词汇直接来源于法律术语,其字面意思即为“同一案件中的犯罪者”。随着法律体系的发展,这个词汇的使用和定义逐渐标准化。
在不同的法律体系和文化中,对同案犯的处理和看法可能有所不同。在一些文化中,对于同案犯的惩罚可能更为严厉,而在其他文化中,可能更注重教育和改造。
同案犯这个词汇通常带有一种负面情感,因为它与犯罪和违法行为相关联。在讨论同案犯时,人们可能会联想到法律的严肃性、犯罪的后果以及社会的正义。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不会直接使用这个词汇,除非是在讨论法律案件或犯罪新闻时。例如,在新闻报道中听到关于某起重大犯罪案件的报道,可能会提到同案犯的信息。
在创作中,可以将同案犯这个词汇融入到犯罪小说或剧本中,用来描绘复杂的人物关系和道德冲突。例如,在一个故事中,主角可能是一个被误解的同案犯,通过他的视角展现社会的复杂性和人性的多面性。
在视觉上,同案犯可能让人联想到法庭、手铐、警察和监狱等图像。在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法庭的审判声、警察的警笛声或监狱的铁门声。
在不同的语言和文化中,对同案犯的称呼和处理方式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在英语中,可能使用“co-defendant”或“accomplice”来指代同案犯。
同案犯这个词汇在法律领域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描述了犯罪行为的参与者,还涉及到法律的执行和社会的正义。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词汇有助于更准确地理解和讨论法律相关的话题。
1. 【同】 ——见“胡同”hútòng。
2.
【案】
(形声。从木,安声。本义:木制的盛食物的矮脚托盘)。
同本义。
【引证】
《史记·田叔列传》-赵王张敖自持案进食。 、 《后汉书·梁鸿传》-妻为具食,不敢于鸿前仰视,举案齐眉。 、 南朝宋·鲍照《拟行路难》-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
【组词】
捧案;案杯
3.
【犯】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字本言犬犯人。转注为凡干陵违逆之称。-犯,侵也。 、 《世说新语·自新》-軓又义兴水中有蛟,山中有白额虎,并皆暴犯百姓。
【组词】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犯界、 犯境
触犯,冒犯。
【引证】
诸葛亮《出师表》-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 《三国演义》-原来杨修为人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
【组词】
犯忌讳;犯阙、 犯颜、 犯鳞、 犯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