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2:14: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2:14:44
下元节:下元节是*传统节日之一,农历十月十五日,与上元节(正月十五,元宵节)和中元节(七月十五,鬼节)并称“三元”。下元节主要是道教节日,纪念水官大帝的诞辰,民间有祭祀祖先和亡灵的俗,也有解厄的仪式。
下元节源自道教的三元信仰,即天官、地官、水官的诞辰分别对应上元节、中元节和下元节。随着时间的推移,下元节的**色彩逐渐淡化,但其祭祀和解厄的传统仍然在一些地区保留。
下元节在**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尤其是在道教信仰较为浓厚的地区。它不仅是祭祀祖先和亡灵的日子,也是人们祈求平安、解厄的重要时刻。
下元节给人以庄重、神秘的情感联想,尤其是在祭祀和解厄的仪式中,人们表达对祖先的敬仰和对未来的祈愿。
在个人生活中,下元节可能不如其他节日那样频繁提及,但在一些传统家庭中,仍会保留相关的祭祀和庆祝活动。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下元节的灯火,照亮了古老的巷陌,水官的庇佑,温暖了冬日的寒夜。”
下元节的视觉联想可能包括灯火、祭祀的场景,听觉联想可能包括祭祀时的诵经声和鞭炮声。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日子可能会有不同的名称和庆祝方式,如日本的盂兰盆节,虽然与中元节相似,但具体*俗和意义有所不同。
下元节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虽然在现代社会中的影响力有所减弱,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意义仍然值得我们深入了解和传承。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传统节日有助于丰富我们的文化视野和语言表达的深度。
1.
【下】
(指事。据甲骨文,上面部分表示位置的界限,下面部分表示在下的意思。本义:下面,位置在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下,底也。 、 《诗·召南·殷其靁》-在南山之下。 、 《诗·豳风·七月》-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 《周礼·典同》。注:“谓钟形下大。”-下声肆。 、 《礼记·曲礼》-君臣上下。 、 《乐府诗集·杂歌谣辞·敕勒歌》-阴山下。 、 唐·柳宗元《三戒》-放之山下。 、 《资治通鉴·唐纪》-愬至城下。 、 《聊斋志异·狼三则》-奔倚其下。
【组词】
下元、 下溜头、 下江先生、 下眼相看、 下路人
2.
【元】
(会意。从一,从兀。甲骨文字形。象人形。上面一横指明头的部位。上一短横是后加上去的,依汉字造字规律,顶端是一横的,其上可加一短横。本义:头)。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当训首也。-元,始也。 、 《左传·襄公九年》-元,体之长也。 、 《仪礼·士冠礼》-始加元服。 、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狄人归其元。 、 《左传·哀公十一年》-归国子之元。 、 《孟子》-勇士不忘丧其元。 、 《礼记·曲礼》。注:“头也。”-牛曰一元大武。 、 《新唐书》-吐蕃叛换方炽,敬玄失律,审礼丧元,安可更为西方生事?
【组词】
元首
3.
【节】
(形声。从竹,即声。本义:竹节)。
同本义。泛指草木枝干间坚实结节的部分。
【引证】
《说文》-節,竹约也。 、 左思《吴都赋》-苞笋抽节。 、 《晋书·杜预传》-譬如破竹,数节之后,皆迎刃而解。 、 《易·说卦》-其于木也,为坚多节。
【组词】
节根、 节旄、 节粉、 节槎、 节次
1. 【下元】 节日名。旧时以阴历十月十五为下元节; 术数家以六十甲子配九宫,历一百八十年一周始,而称其中的第三甲子为下元,亦称"下元甲子"; 中医指肾气; 气功意守部位名称,即下元丹田,位于脐下; 道教称水中为下元。亦指水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