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5:22: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5:22:31
“下作”这个词汇在中文里通常有两个主要含义:
“下作”一词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可以推测其与古代对工作或行为品质的评价有关。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逐渐固定在贬义上。
在**文化中,“下作”常与道德评价相关,反映了社会对行为规范的重视。在社会交往中,使用这个词可能会引起强烈的情感反应。
这个词通常带有一种负面情感,让人联想到不诚实、不正直的行为。在表达时,使用“下作”可以有效地传达对某人或某事的不满和批评。
在日常生活中,我尽量避免使用“下作”这样的词汇,因为它可能会伤害到他人。相反,我会选择更温和的表达方式来传达不满。
在诗歌中,可以将“下作”用于描绘黑暗或不道德的场景,增强诗的情感深度。
在英语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despicable”或“low”,它们在语义上与“下作”相似,但文化内涵可能有所不同。
“下作”是一个具有强烈贬义色彩的词汇,它在表达不满和批评时非常有效。然而,由于其强烈的负面情感,使用时需要谨慎,以免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并适当使用这样的词汇可以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
1.
【下】
(指事。据甲骨文,上面部分表示位置的界限,下面部分表示在下的意思。本义:下面,位置在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下,底也。 、 《诗·召南·殷其靁》-在南山之下。 、 《诗·豳风·七月》-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 《周礼·典同》。注:“谓钟形下大。”-下声肆。 、 《礼记·曲礼》-君臣上下。 、 《乐府诗集·杂歌谣辞·敕勒歌》-阴山下。 、 唐·柳宗元《三戒》-放之山下。 、 《资治通鉴·唐纪》-愬至城下。 、 《聊斋志异·狼三则》-奔倚其下。
【组词】
下元、 下溜头、 下江先生、 下眼相看、 下路人
2.
【作】
(会意。从人,从乍。人突然站起为作。甲骨文字形,象衣领初作的形状。本义:人起身)。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作,起也。 、 《易·离》-明两作。 、 《书·无逸》-作其即位。 、 《诗·秦风·无衣》-与子偕作。 、 《考工记》-或作而行之。 、 《周礼·士师》-凡作民。 、 《仪礼·特牲礼》-三献作止爵。 、 《礼记·礼运》-后圣有作。 、 《左传·襄公二十三年》-而后作焉。 、 《论语·先进》-舍瑟而作。 、 《礼记·少仪》-客作而辞。 、 宋·苏轼《画佛赞》-如日出时,眠者皆作。 、 方苞《狱中杂记》-有洪洞令杜君者,作而言曰。
【组词】
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