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6:46: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6:46:19
削方为圆 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将方形的物体削成圆形的。在汉语中,它通常用来比喻改变事物的本质或特性,使其适应某种要求或标准。这个成语强调了改变的彻底性和可能的不自然性。
在文学作品中,削方为圆 常用来形容人物或**的转变,特别是在被迫或不情愿的情况下。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用来形容某人为了适应社会或工作环境而做出的重大改变。在专业领域,如设计或工程学中,这个词汇可能直接指代物理形状的改变。
削方为圆 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古代的文献中,具体来源不详。它反映了古代人对于事物形态变化的一种哲学思考,即任何事物都有其本质,改变本质可能会带来不自然的结果。
在传统文化中,削方为圆** 常常与儒家思想中的“中庸之道”相联系,即在保持个性的同时,也要适应社会和环境的要求。这种思想在现代社会中仍然有着广泛的影响,特别是在个人职业发展和社交技巧的培养上。
这个词汇给我带来一种无奈和牺牲的情感反应。它让我联想到为了生存或成功,人们不得不放弃自己的一部分,这种改变有时是痛苦的。
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我曾遇到过需要削方为圆的情况。为了更好地与团队合作,我不得不调整自己的沟通方式和决策风格,这虽然带来了一些挑战,但也帮助我更好地融入了团队。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在生活的磨砺下,我学会了削方为圆, 从棱角分明的石头,变成了光滑的鹅卵。”
想象一个工匠在工作室中,用工具慢慢地将一个方形的木块削成圆形,这个过程伴随着木屑的飞溅和工具的摩擦声,给人一种从坚硬到柔和的转变感。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to change one's stripes" 或 "to bend over backwards",虽然它们的意思不完全相同,但都表达了为了适应环境而做出重大改变的概念。
削方为圆 这个词汇深刻地揭示了个人或事物在适应环境时的变化过程。它提醒我们在保持个性的同时,也要学会适应和变通。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描述和理解生活中的复杂变化。
要为兄图个出身,但怕兄性气不好,托我相劝,若得~,便引去拜在安相名下,不日就可进身。
1.
【削】
削弱,削减。
【引证】
《韩非子·五蠹》-辩智而鲁削。 、 宋·苏洵《六国论》-日削月割。 、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兵挫地削。 、
徒峭。
【引证】
《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石崖侧削。
【组词】
削壁(徒削的山崖)——现专用于合成词中,如“剥削”、“削减”、“瘦削”义同“削(xiāo)”
2.
【方】
(象形。下从舟省,而上有竝头之象。故知并船为本义。本义:并行的两船;泛指并列;并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方,併船也。象两舟总头形。 、 《尔雅》。李注:“竝两船曰方舟。”-大夫方舟。 、 《庄子·山木》-方舟而济于河。 、 《仪礼·乡射礼》。注:“犹併也。”-不足方。 、 《国语·齐语》-方舟设泭。 、 《诗·周南·汉广》-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 《资治通鉴》-操军方连战舰,首尾相接。 、 《史记·郦食其列传》-蜀汉之粟,方船而下。
【组词】
方轨、 方轩
3.
【为】
(爲字的本义是母猴。象形。按字,从爪,下象形。古文象两母猴相对形)。
帮助;佑助。
【引证】
《诗·大雅·凫鷖》-福禄来为。
【组词】
为虎添
4.
【圆】
(形声。从囗(wéi),员声。本义:圆形)。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圆,圜全也。 、 《易·系辞》-圆而神。 、 《大戴礼记·曾子天圆》-天道曰圆,地道曰方。 、 《墨子·天志》-中吾规者谓之圆。 、 《淮南子·地形》-水圆折者有珠。 、 《墨子·法仪》-百工为方以矩,为圆以规。 、 《广东军务记》-方圆两炮台。
【组词】
圆丢丢、 圆浑、 圆领、 滚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