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7-31 16:57: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31 16:57:56
嚣扰(xiāo rǎo)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喧闹、扰乱、干扰。它通常用来描述环境或氛围中的嘈杂和混乱,以及由此带来的不适感或干扰。
嚣扰的词源较为古老,其中“嚣”字古已有之,意为喧哗、吵闹;“扰”字则意为扰乱、干扰。这两个字组合在一起,形成了描述嘈杂和混乱的词汇。随着时间的推移,嚣扰的用法逐渐固定,成为描述环境嘈杂的常用词汇。
在**传统文化中,宁静和和谐被视为重要的价值观。因此,嚣扰往往被视为负面的状态,与人们追求的宁静生活相悖。在现代社会,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嚣扰成为城市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也引发了人们对生活质量的反思。
嚣扰这个词往往带有一种负面的情感反应,让人联想到嘈杂、混乱和不舒适。它可能引发人们对宁静和秩序的渴望,以及对过度喧嚣环境的厌倦和逃避。
在日常生活中,我常常遇到嚣扰的情况,比如在繁忙的街道上或拥挤的公共交通工具中。这些经历让我更加珍惜宁静的时刻,也让我意识到在喧嚣中寻找平衡的重要性。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嚣扰:
城市的嚣扰,如潮水般涌来,
淹没了心灵的宁静港湾。
在喧嚣中寻找一丝宁静,
如同在狂风中寻找一片绿洲。
嚣扰这个词可能让人联想到繁忙的街道、拥挤的市场或嘈杂的工厂。视觉上,可能是人群涌动、车辆穿梭的画面;听觉上,可能是汽车喇叭声、人群交谈声和各种机械噪音的混合。
在英语中,与嚣扰相对应的词汇可能是“noise”或“disturbance”。然而,这些词汇在情感色彩上可能不如嚣扰那么强烈,嚣扰更多地带有文化和情感的附加意义。
通过对嚣扰这个词的深入学和分析,我更加理解了它在不同语境中的使用和意义。它不仅是一个描述环境嘈杂的词汇,也反映了人们对宁静和秩序的追求。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正确使用嚣扰可以帮助我更准确地传达情感和意图。
1.
【嚣】
(会意。从棘,从页。棘(jí),众口。页,人头。表示众口喧嚣。本义:喧哗,声音响而闹哄)。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嚣,嚣声也。气出头上。 、 《周礼·司武虎》-禁其门嚣者。 、 《左传·成公十六年》-在陈而嚣。 、 《左传·昭公三年》-湫隘嚣尘。 、 《国语·楚语》-而以金石匏竹之昌大嚣庶为乐。 、 《诗·小雅·车攻》-选徒嚣嚣。 、 《左传·成公十六年》-甚嚣,且尘上矣。 、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
【组词】
嚣争、 嚣湫、 嚣鄙、 嚣号
2.
【扰】
(形声。从手,擾省(yōu)声。本义:搅扰;扰乱)。
同本义。
【引证】
《玉篇》-扰,扰乱也。 、 《左传·襄公四年》-各有攸处,德用不扰。 、 《史记·太史公自序》-秦失其道,豪杰并扰。 、 《三国志·吴主传》-当农桑时,以役事扰民者,举正以闻。 、 《广东军务记》-(逆夷)不敢复行兹扰。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大惊扰。
【组词】
扰搅、 扰怨、 扰紊、 扰逼、 扰累、 扰习、 扰夺、 扰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