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8:07: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8:07:17
“燕巢飞幕”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燕子在帷幕上筑巢,形容处境极其危险。这个成语通常用来比喻人处于非常危险的境地,或者事物处于即将崩溃的状态。
在文学作品中,“燕巢飞幕”常用来描绘人物或**的危机状态,增强紧张和不安的氛围。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常用,但在讨论风险管理或危机处理的场合中,可能会被提及。在专业领域,如金融、工程等,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系统或项目的脆弱性。
“燕巢飞幕”这个成语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三年》:“燕巢于幕,鱼游于鼎。”原意是指燕子在帷幕上筑巢,鱼在鼎中游动,都是极其危险的情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被广泛用来形容各种危险或不稳定的状况。
在**传统文化中,燕子象征着吉祥和家庭的和谐。然而,“燕巢飞幕”这个成语却颠覆了这种象征,强调了危险和不安。这反映了汉语成语的多义性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这个成语给人带来的是一种紧张和不安的情感反应。它让人联想到即将到来的灾难或崩溃,引发人们对现状的担忧和对未来的忧虑。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在讨论经济危机时使用过“燕巢飞幕”这个成语,来形容当时市场的脆弱性和潜在的风险。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燕巢飞幕夜未央,
风雨飘摇梦不成。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视觉上,可以想象一幅画面:燕子在摇摇欲坠的帷幕上筑巢,四周是狂风暴雨。听觉上,可以联想到风雨声和燕子的叫声,营造出一种紧张和不安的氛围。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a house of cards”,意思是纸牌屋,比喻一个结构脆弱、随时可能崩溃的系统或计划。
“燕巢飞幕”这个成语不仅形象生动,而且富有文化内涵。它在描述危险和不稳定状态时非常有效,能够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成语对于提升语言的丰富性和深度至关重要。
1.
【燕】
(象形。甲骨文字形,像燕子形。小篆字形。上像头、嘴,“口”像身体,“北”像两翅,“火”像尾巴。本义:燕子)。
同本义。
【引证】
《诗·邶风·燕燕》-燕燕于飞。 、 《夏小正》-来降燕乃睇。 、 《淮南子·地形》-燕雁代飞。 、 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燕巢于飞。 、 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谁家新燕啄春泥。 、 宋·洪迈《容斋续笔》-归燕略无三月事。
【组词】
燕侣莺俦、 燕贺、 燕子、 燕户、 燕儿、 燕尾、 燕雨、 燕泥、 燕室、 燕处焚巢
2.
【巢】
(象形。小篆字形,下边是树木,木上是三只鸟和鸟窝。合起来表示鸟栖于树窝上。本义:鸟窝)。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巢,鸟在木上曰巢,在穴曰窠。 、 《小尔雅》-鸟之所乳谓之巢。 、 《孔子家语·问礼》-夏则居橧巢。 、 《诗·召南·鹊巢》-维鹊有巢,维鸠居之。
3.
【飞】
(象形。小篆字形,下面象展开的双翼,上面象鸟首。本义:鸟飞)。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飛,鸟翥也。象张翼之形。 、 《易·小过》-飞鸟遗之音。 、 《太玄·唐》。注:“飞肉,禽鸟也。”-明珠弹于飞肉。 、 唐·张志和《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 晋·陶渊明《归园田居》-鸟倦飞而知还。 、 吴均《与朱元思书》-鸢飞戾天者。
【组词】
飞凫、 飞翰、 飞鸿
4.
【幕】
(形声。从巾,莫声。本义:覆布,帐篷的顶布)。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幕,帷在上曰幕。 、 《谷梁传·定公十年》-舞于鲁君之幕下。 、 《左传·庄公二十八年》-楚幕有乌。 、 《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夫子之在此也,犹燕之巢于幕上。 、 《战国策·齐策一》-举袂成幕。(袂:mèi:袖子)
【组词】
幕幕、 幕燕、 幕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