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9:50:3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9:50:33
“燕市”一词的字面意思指的是古代燕国的都城,即今天的北京地区。燕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诸侯国,其都城在历史上多次变迁,但“燕市”一词常被用来泛指燕国的都城或其周边地区。
在文学作品中,“燕市”常被用来营造一种古朴、历史的氛围,尤其是在描写古代战争、政治斗争或文人墨客的诗文中。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不太常用,但在历史、文学研究的专业领域中,它是一个重要的地理和文化符号。
同义词:燕都、燕京(特指北京) 反义词:这个词没有直接的反义词,但如果要表达与“燕市”相对的现代概念,可以使用“现代都市”或“国际大都市”。
“燕市”一词源于古代对燕国都城的称呼,随着历史的演变,这个词逐渐固定下来,成为对北京及其周边地区的古称。在语言的发展中,它保留了其历史和文化的内涵。
在文化中,“燕市”承载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意义。它不仅是古代政治、军事的中心,也是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在社会背景中,它代表了古代的强盛和辉煌。
提到“燕市”,我联想到的是古代的繁华与沧桑,以及历史的厚重感。这个词带有一种深沉的情感,让人思考时间的流逝和文明的传承。
在我的生活中,虽然不常直接使用“燕市”这个词,但在阅读历史书籍或观看古装剧时,这个词常常出现,让我对古代**的历史有了更深的认识。
在创作一首关于历史的诗歌时,我可以这样使用:“燕市古道,风尘仆仆,见证了多少王朝的兴衰。”
想象一幅画面:古老的燕市,城墙斑驳,街道上行人匆匆,耳边仿佛能听到古时的市井喧嚣声。
在其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燕市”的词汇,但类似的古都概念在世界各地都有,如罗马、雅典等,它们都承载着各自文化的历史和记忆。
通过对“燕市”的学和分析,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词汇背后的历史和文化意义。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不仅能丰富我的词汇量,还能增强我对文化背景的理解和感知。
1.
【燕】
(象形。甲骨文字形,像燕子形。小篆字形。上像头、嘴,“口”像身体,“北”像两翅,“火”像尾巴。本义:燕子)。
同本义。
【引证】
《诗·邶风·燕燕》-燕燕于飞。 、 《夏小正》-来降燕乃睇。 、 《淮南子·地形》-燕雁代飞。 、 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燕巢于飞。 、 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谁家新燕啄春泥。 、 宋·洪迈《容斋续笔》-归燕略无三月事。
【组词】
燕侣莺俦、 燕贺、 燕子、 燕户、 燕儿、 燕尾、 燕雨、 燕泥、 燕室、 燕处焚巢
2.
【市】
(会意。金文字形,上面是“之”(往),下面是“兮”,表市场嘈杂声。本义:市场)。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古者神农作市,或曰祝融也。-市,买卖之所也。 、 《管子·乘马》-市者,货之准也。 、 《周礼·司市》-大市日昃而市,百族为主;朝市朝时而市,商贾为主;夕市夕时而市,贩夫贩妇为主。 、 《公羊传·宣公十五年》注-因井田以为市,故俗语曰市井。 、 《论语》-肆之市朝。 、 《孟子·梁惠王上》-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 、 唐·白居易《卖炭翁》-市南门外泥歇。 、 明·刘基《卖柑者言》-置于市,贾十倍。
【组词】
市征、 市曹、 市声、 市人、 市吏、 市刑、 市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