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2:15: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2:15:34
“三番四复”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反复多次,形容事情经过多次重复或变化。基本含义是指某事物或情况经历了多次的反复、变化或重复,强调过程的复杂性和多变性。
在文学作品中,“三番四复”常用来形容情节的曲折多变,增加故事的悬念和复杂性。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以用来描述某人做事不果断,反复无常。在专业领域,如法律或政治,它可以用来描述决策过程的反复和复杂。
“三番四复”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反映了汉语中对数字“三”和“四”的特殊用法,常用来表示多次或多样。在历史演变中,这个成语逐渐被用来形容事物的多变性和复杂性。
在文化中,“三番四复”常被用来形容人生的曲折和变化,反映了人对生活多变性的认识和接受。在社会背景中,这个词汇也常被用来描述政治或社会**的复杂性和多变性。
这个词汇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复杂和不确定。它让我联想到生活中的不确定性和变化,有时也让人感到焦虑和不安。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经遇到过一个项目因为各种原因三番四复,最终导致项目延期。这个经历让我深刻理解了“三番四复”的含义。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三番四复的梦,编织着无尽的夜。”
视觉上,我可以联想到一幅描绘迷宫的画,象征着复杂和多变的路径。听觉上,可以联想到一首旋律多变的音乐,反映出情感和节奏的反复变化。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going back and forth”或“changing one's mind repeatedly”,但这些表达没有“三番四复”那样强烈的文化和语言特色。
“三番四复”这个词汇在汉语中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语言特色,它不仅描述了事物的多变性,也反映了*人对生活复杂性的认识。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词汇有助于我更准确地表达复杂和多变的情感和情况。
因此革命的文学者,就不但应该留心迎面的敌人,还必须防备自己一面的~的暗探了。
1.
【三】
(指事。本义:数目。二加一的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三,天地人之道也。从三数。 、 《广韵》-三,数名。 、 《庄子·齐物论》-二与一为三。 、 《老子》-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 《易·师》。荀注:“三者阳德成也。”-王三赐命。 、 《后汉书·袁绍传》。注:“三者数之小终。”-结恨三泉。 、 《易·需》-有不速之客三人来。 、 《国语·周语下》-纪之以三。 、 《战国策》-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
【组词】
三叉、 三木、 三节、 三学、 三衙、 三巡、 三休、 三脚猫、 三班六房、 三已、 三五
2. 【番】 姓。
3.
【四】
(指事。甲骨文字形,象鼻子喘息呼气之形。本义:数目。三加一所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四,阴数也。四分之。 、 《玉篇》-阴数次三也。 、 《仪礼·觐礼》。注:“谓乘马也。”-路下四亚之。 、 《书·尧典》-光被四表。 、 、 《诗·鄘风·干旄》-良马四之 、 刘邦《大风歌》-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中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乐谱上用做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6”。
【引证】
《宋史·乐志十七》-大吕、大簇用四字。
4.
【复】
(形声。小篆字形,下面的意符“攵”,是甲骨文“止”字的变形,表示与脚或行走有关。上面是声符“畐”(fú)的省形,有“腹满”义,在字中亦兼有表义作用。后来繁化,加义符“彳”(chì),表示行走,现在又简化为“复”。本义:返回,回来)。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復,往来也。 、 《易·复》-反复其道。 、 《诗·豳风·九罭》-公归不复。 、 《仪礼·大射仪》-扬触捆復。 、 《易·泰》-无往不復。 、 《书·舜典》-卒乃復。 、 南朝梁《与陈伯之书》-不远而复,先典攸高。 、 《史记·魏公子列传》-数请之,朱亥故不复谢。 、 《公羊传·襄公三十年》-死者不可復生。 、 《书·大传》-旦復旦兮。 、 《论语》-言不可復也。
【组词】
复还
1. 【三番】 轮流三次; 三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