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22:10: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22:10:47
“三番五次”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多次、屡次。它用来形容某件事情或某个动作重复发生,次数非常多,强调的是频繁和重复。
“三番五次”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简单,直接来源于其字面意思,即“三次”和“五次”的组合,表示多次。在古代文献中已有使用,如《左传》中有“三番五次”的用法,后来逐渐固定为成语。
在文化中,数字“三”和“五”常常被用来表示多次或多样性。这个成语反映了人对数字象征意义的运用,强调了行为的频繁和重复。
这个成语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负面的,因为它常常用来描述那些让人感到厌烦或不耐烦的重复行为。然而,在某些情况下,它也可以表达坚持和不懈的精神。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多次使用这个成语来描述那些不断重复的请求或提醒,尤其是在工作场合,当同事或下属不断提出相同的问题时。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三番五次梦回时,月下花前独徘徊。”
视觉上,这个成语可能让人联想到一个人在同一个地方来回走动,或者一个物体在同一个轨道上反复移动。听觉上,可能让人联想到重复的敲门声或电话铃声。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time and again”或“over and over”,它们也用来描述重复的行为,但缺乏“三番五次”中的数字象征意义。
“三番五次”这个成语在汉语中是一个非常实用的表达,它不仅描述了行为的频繁性,还带有一定的文化内涵。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它帮助我更准确地传达重复和频繁的概念。
你将书呈三番两次调发小生到此,萧条旅馆,个月期程,不蒙放参。
~,缠的老和尚急了,说道:‘你是何处光棍,敢来闹我们!快出去!我要关山门。’
1.
【三】
(指事。本义:数目。二加一的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三,天地人之道也。从三数。 、 《广韵》-三,数名。 、 《庄子·齐物论》-二与一为三。 、 《老子》-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 《易·师》。荀注:“三者阳德成也。”-王三赐命。 、 《后汉书·袁绍传》。注:“三者数之小终。”-结恨三泉。 、 《易·需》-有不速之客三人来。 、 《国语·周语下》-纪之以三。 、 《战国策》-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
【组词】
三叉、 三木、 三节、 三学、 三衙、 三巡、 三休、 三脚猫、 三班六房、 三已、 三五
2. 【番】 姓。
3.
【五】
(五,会意。从二,从乂。“二”代表天地,“乂”表示互相交错。本义:交午,纵横交错)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五,阴阳在天地之间交午也。 、 《诗·齐风·南山》-葛屦五两。 、 《诗·召南·羔羊》-羔羊之皮,素丝五紽。
四加一的和。
【引证】
《广韵》-五,数也。 、 《书·舜典》-五载一巡守。 、 唐·李朝威《柳毅传》-塞其五山。 、 宋·苏洵《六国论》-五战于秦。 、 明·宗臣《报刘一丈书》-起则五六揖。 、 清·方苞《狱中杂记》-监五室。
4.
【次】
(形声。从欠,二声。本义:临时驻扎和住宿)。
同本义。
【引证】
《礼记·檀弓上》注-次,舍也。 、 《左传·襄公十八年》-楚师伐郑,次于鱼陵。 、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泰伯素服郊次。 、 《书·泰誓中》-王次于河朔。
1. 【三番】 轮流三次; 三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