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0:29: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0:29:57
“枪子儿”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指的是枪械发射的子弹。在日常口语中,它通常用来指代子弹或者枪械的弹药。
在文学作品中,“枪子儿”可能被用来描绘紧张的战斗场面或者强调武器的威力。在口语中,它可能被用来形容某人受到了枪击,或者在谈论枪械时提及。在专业领域,如军事或警察工作中,这个词汇的使用会更加正式和精确。
同义词:子弹、弹丸、弹药 反义词:(在这个语境下,反义词不太适用,因为“枪子儿”没有直接的反义词)
“枪子儿”这个词源于对枪械弹药的俗称,随着现代武器的发展,这个词的使用逐渐固定下来,成为描述子弹的常用词汇。
在中国,由于枪械管理严格,普通民众很少有机会接触到枪械,因此“枪子儿”这个词在日常生活中并不常见。但在军事题材的影视作品或者新闻报道中,这个词的使用频率较高。
提到“枪子儿”,人们往往会联想到暴力、战争或者危险。这个词带有一定的负面情感色彩,因为它通常与伤害或死亡相关联。
(由于这是一个虚构的分析,个人应用部分无法提供真实的个人经历)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夜幕下,枪子儿的声音划破了寂静,每一颗都是命运的呼唤。”
提到“枪子儿”,人们可能会联想到电影中枪战的场景,或者是子弹击中目标时的声音。
在英语中,对应的词汇是“bullet”。在不同的文化中,对于枪械和子弹的态度和使用情况有很大的差异。
“枪子儿”这个词在汉语中是一个比较具体的词汇,用来指代枪械的弹药。它在不同的语境中有着不同的使用方式,但总体上与暴力和危险相关联。了解这个词的含义和用法,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相关的文学作品和日常对话。
1.
【枪】
(形声。从木,仓声。本义:二树的枝条互相抵拒)。
古时长柄有尖头的刺击武器。
【引证】
《说文》。按,歫人之械也。-枪,歫也。 、 《苍颉篇》-枪,谓木两 头锐者也。 、 《通俗文》-剡木伤盗曰枪。 、 《国语·齐语》。注:“桩也。”-挟其枪刈耨刈。 、 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铁骑突出刀枪鸣。 、 清·邵长蘅《青门剩稿》-枪刺应元。
【组词】
红缨枪;枪缨
2.
【子】
构词后缀。
加在动词或形容词词素后。
【组词】
胖子、 瘦子、 垫子
3.
【儿】
(象形。甲骨文字形,下面是“人”字,上面象小儿张口哭笑。“儿”是汉字部首之一,从“儿”的字大都与“人”有关。本义:幼儿。古时男称儿,女称婴,后来孩童都称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儿,孺子也。 、 《老子》第九章-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 、 《史记·循吏列传》-老人儿啼。 、 《苍颉篇》-男曰儿,女曰婴。 、 《列子·汤问》-见两小儿辩斗。
【组词】
儿女子、 儿剧、 儿话、 儿撬、 儿拜、 儿啼、 儿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