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7:55: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7:55:09
“枪刀剑戟”是一个汉语成语,由四种古代兵器组成,分别是“枪”、“刀”、“剑”和“戟”。这四种兵器都是古代战争中常见的武器,用于近战攻击。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各种武器或工具,也可以比喻各种手段或方法。
在文学作品中,“枪刀剑戟”常用来形容战场上的激烈战斗或武士的装备。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比喻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法或手段。在专业领域,如军事历史研究中,这个成语可能特指古代兵器的种类和用途。
同义词:兵器、武器、兵刃 反义词:和平、和谐、安宁
“枪刀剑戟”这个成语源自古代汉语,直接反映了古代战争中使用的兵器。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逐渐扩展,不仅仅指具体的兵器,还可以比喻各种手段或方法。
在**文化中,“枪刀剑戟”与武侠文化、历史战争紧密相关。它代表了古代战争的残酷和武士的英勇。在现代社会,这个成语也常用来形容解决问题时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这个成语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历史感。它让我联想到古代战场的血腥和勇士的英勇,同时也让我思考现代社会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多样性。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在历史博物馆中看到过真实的枪刀剑戟,这些古代兵器让我对古代战争有了更直观的理解。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枪刀剑戟,古代勇士的利器, 如今在博物馆中静静陈列, 诉说着历史的沧桑与荣耀。”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古代战场上士兵手持枪刀剑戟的场景,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些古代战争题材的电影配乐,如《英雄》的配乐,来增强听觉联想。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swords and spears”,但这个表达没有涵盖“枪”和“戟”,因此在描述古代兵器时不如“枪刀剑戟”全面。
“枪刀剑戟”这个成语不仅代表了古代兵器,还比喻了各种手段或方法。它在文学、口语和专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通过学*和分析这个成语,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它在语言中的多样性和灵活性,以及它在文化和历史中的重要地位。
关前摆着枪刀剑戟,弓弩戈矛,四边都是檑木炮石。
1.
【枪】
(形声。从木,仓声。本义:二树的枝条互相抵拒)。
古时长柄有尖头的刺击武器。
【引证】
《说文》。按,歫人之械也。-枪,歫也。 、 《苍颉篇》-枪,谓木两 头锐者也。 、 《通俗文》-剡木伤盗曰枪。 、 《国语·齐语》。注:“桩也。”-挟其枪刈耨刈。 、 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铁骑突出刀枪鸣。 、 清·邵长蘅《青门剩稿》-枪刺应元。
【组词】
红缨枪;枪缨
2.
【刀】
(象形。小篆字形,象刀形。汉字部首之一。本义:古代兵器名)。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刀,兵也。象形。 、 《释名》-刀,到也,以斩伐到其所乃击之也。 、 唐·崔国辅《从军行》-刀光照塞月,阵色明如昼。
【组词】
刀枪;刀兵;刀瘢
3.
【剑】
(形声。从刀,佥(qiān)声。本义:古代兵器。长刃两面,中间有脊,短柄)。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注:“今之匕首。”-劒,人所带兵也。 、 《管子》-昔葛卢之山发而出金,蚩尤受而制之为剑。 、 《礼记·曲礼》-负剑辟咡诏之。 、 虞世南《从军行》-剑寒花不落,弓晓月逾明。
【组词】
剑锷、 剑首、 剑气
4.
【戟】
(会意。从戈,从榦(gàn)省。本义:古代兵器。青铜制,将矛、戈合成一体,既能直刺,又能横击)。
同本义 。一种可勾可刺的兵器, 出现于商、周,盛行于战国、汉晋各代。戟是一种分枝状兵器。
【引证】
《说文》-戟,有枝兵也。…今字误作戟。 、 《考工记·冶氏》。注:“今三锋戟也。”-戟广寸有半。 、 《诗·秦风·无衣》-修我矛戟。 、 《史记·项羽本纪》-交戟之卫士。 、 《广东军务记》-刀戟纵横。
【组词】
戟戈、 戟盾、 戟牙、 戟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