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6:54: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6:54:30
否终复泰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否极泰来”,其中“否”和“泰”均来自《易经》中的卦名。“否”代表逆境、不顺利,“泰”代表顺境、顺利。整个成语的意思是指在极端的逆境之后,好运或顺利的情况将会到来。
这个成语源自《易经》中的“否”卦和“泰”卦。在《易经》中,“否”卦象征闭塞不通,而“泰”卦象征通达顺利。成语的形成反映了古代**人对事物发展变化规律的认识。
在文化中,这个成语体现了“物极必反”的哲学思想,即任何事物发展到极端都会向相反的方向转化。这种思想在的历史、文学和日常生活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这个成语给人以希望和鼓励的情感反应,它提醒人们在逆境中保持乐观,相信困难终将过去,好运将会到来。
在个人生活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鼓励自己和他人,特别是在面对连续的挑战和失败时,提醒自己保持信心,相信总有一天会否终复泰。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风雨过后,天边彩虹现,
否终复泰,心怀希望前。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every cloud has a silver lining”(每朵云都有银边),意思是在不好的情况中总有好的方面。
否终复泰 这个成语不仅是一个简单的表达,它蕴含了深刻的哲学思想和文化价值。在学*语言和表达时,理解和运用这样的成语可以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增强语言的文化内涵。通过这个成语,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文化中的乐观主义和对变化的接受态度。
实冀否终而泰,属运在今。
1.
【否】
闭塞;阻隔不通。
【引证】
《广雅》-否,隔也。 、 《诗·小雅·何人斯》-否难知也。 、 《匡谬正俗》-否者,蔽固不通之称。 、 《汉书·刘向传》-否者,闭而乱也。
【组词】
否滞、 否塞、 否结、 否隔、 否道、 否闭
贬斥。
【引证】
《世说新语》-每与之言,言皆玄远,未尝臧否人物。
2.
【终】
(形声。从糸(mì),冬声。甲骨文字形,象一束丝,两头象结扎的末端。本义:把丝缠紧)。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终,絿丝也。 、 《睡虎地秦墓竹简》-旋终在项。
3.
【复】
(形声。小篆字形,下面的意符“攵”,是甲骨文“止”字的变形,表示与脚或行走有关。上面是声符“畐”(fú)的省形,有“腹满”义,在字中亦兼有表义作用。后来繁化,加义符“彳”(chì),表示行走,现在又简化为“复”。本义:返回,回来)。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復,往来也。 、 《易·复》-反复其道。 、 《诗·豳风·九罭》-公归不复。 、 《仪礼·大射仪》-扬触捆復。 、 《易·泰》-无往不復。 、 《书·舜典》-卒乃復。 、 南朝梁《与陈伯之书》-不远而复,先典攸高。 、 《史记·魏公子列传》-数请之,朱亥故不复谢。 、 《公羊传·襄公三十年》-死者不可復生。 、 《书·大传》-旦復旦兮。 、 《论语》-言不可復也。
【组词】
复还
4.
【泰】
(形声)。
同本义。
【引证】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泰,亦作汰。疑泰、太、汰三形实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