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1:26: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1:26:05
搴旗戮将(qiān qí lù jiàng)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拔取敌人的旗帜,斩杀敌方的将领”。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在战斗中英勇杀敌,取得显著战功。
在文学作品中,搴旗戮将常用来描绘战场上的英雄形象,强调其勇猛和战功。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常使用,但在历史或军事相关的讨论中,它仍然是一个有力的表达。在专业领域,如军事历史研究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具体描述某次战役中的关键行动。
搴旗戮将这个成语源自古代战争的实际行为,随着时间的推移,它逐渐被用作比喻,形容在任何竞争或斗争中取得决定性胜利的行为。
在传统文化中,搴旗戮将**象征着英勇和胜利,是武将们追求的荣誉。在社会背景中,这个成语也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军事英雄的崇拜。
这个成语给人以强烈的英勇和胜利的联想,激发人们对英雄主义的向往和对胜利的渴望。
在日常生活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常直接使用,但在讨论历史或军事话题时,它可以作为一个有力的表达工具。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战鼓隆隆震天响, 搴旗戮将显英豪。 血染沙场英雄泪, 千古传颂不朽名。
想象一幅古代战场的画面,战旗飘扬,勇士们奋勇杀敌,战鼓和号角声交织,形成一幅生动的视觉和听觉画面。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capture the flag and kill the general”,虽然不如搴旗戮将这个成语那样简洁和富有诗意,但传达的意思相似。
搴旗戮将这个成语不仅是一个描述军事行动的词汇,它还承载着对英勇和胜利的赞美。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和运用这样的成语可以丰富我们的词汇量,增强表达的力度和深度。
然则一军之中,必有虎贲之士,力轻抗鼎,足轻戎马,搴旗取将,必有能者。
乘间薄人,肝脑涂地,以~而为乐。
1.
【搴】
(形声。从手,寒省声。本义:拔取)。
同本义。
【引证】
《广韵》-搴,取也。 、 《后汉书·杜笃传》-搴旗四麾。 、 《史记·刘敬叔孙通传》-斩将搴旗之士。 、 《晏子春秋》-寡人不席而坐地,二三子莫席,而子独搴草而坐之,何也?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搴大旗者。
【组词】
搴旗、 搴须、 搴条
2.
【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旗,熊旗五游,以象罚星,士卒以为期。 、 《广雅》-熊虎曰旗。 、 《周礼·春官》-师都建旗。 、 《周礼·司常》-熊虎为旗及国之大阅。 、 《曹刿论战》-望其旗靡。
泛指各种旗帜。
【引证】
贾谊《过秦论》-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 《礼记·月令》-以为旗章。 、 《管子·兵法》-旗所以立兵也,所以利兵也,所以偃兵也。
【组词】
旗纛、 旗牌、 旗鼓、 旗头、 旗麾
3.
【虏】
(形声。从力,从毌(guàn),虍(hū)声。“毌”即“贯”字,是穿钱用的绳索。这里表示用绳索拘捕的意思。本义:俘获)。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虏,获也。 、 《礼记·曲礼》。注:“军所获也。”-献民虏者操右袂。 、 《史记·项羽本纪》-且为所虏。 、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虏楚将屈匄。 、 《战国策·燕策》-虏赵王。
4.
【将】
愿;请求。用来表示礼貌上的尊敬。
【引证】
《诗·卫风》-将子无怒,秋以为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