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9:42: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9:42:24
词汇“弃责”是一个汉语词汇,由“弃”和“责”两个字组成。下面我将从多个角度对“弃责”进行深入分析:
“弃责”字面意思是指放弃责任或推卸责任。它表达了一种不愿意承担或履行自己应尽义务的态度或行为。
“弃责”作为一个复合词,其构成部分“弃”和“责”在古代汉语中已有使用。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两个字结合在一起,形成了表示放弃责任的现代含义。
在**文化中,责任感和担当被视为重要的品质。因此,“弃责”通常带有负面含义,与社会期望的正面行为相悖。
“弃责”这个词往往让人联想到逃避、不负责任的行为,可能会引起人们的失望、愤怒或不信任。
在个人生活中,可能会遇到朋友或同事在困难面前选择弃责的情况,这种行为可能会影响团队合作或人际关系。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弃责”来表达对不负责任行为的谴责,如:“在风雨中,你弃责而去,留下孤独的我,面对无尽的夜。”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人背对着责任和义务的场景,音乐上可以选择一些沉重或悲伤的旋律来表达“弃责”带来的负面情感。
在英语中,“弃责”可以对应到“shirk responsibility”或“abdicate responsibility”等表达,虽然具体用词不同,但表达的含义相似。
通过对“弃责”的深入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个词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和影响。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正确使用“弃责”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传达对不负责任行为的批评和不满。
1.
【弃】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个头向上的婴孩,三点表示羊水,头向上表示逆产。中间是只簸箕 ,下面是两只手。合起来表示将不吉利的逆产儿倒掉之意。小篆写法大同小异。本义:扔掉;抛弃)。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弃者,不孝子人所弃也。”-弃,捐也。 、 《左传·僖公二十二年》-天之弃商也久矣。 、 王粲《七哀》-抛子弃草间。 、 苏洵《六国论》-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敌弃炮仓皇遁。 、 清·袁枚《黄生借书说》-子孙弃者。 、 清·周容《芋老人传》-弃其妇。 、 《广东军务记》-弃甲投戈。 、
2.
【责】
欠别人的财物 同: 债
【引证】
《周礼·小宰》。司农注:“称责,谓贷子。”-听称责以傅别。 、 《左传·昭公二十年》-薄敛已责。 、 《管子·轻重乙》-使无券契之责。 、 《汉书·淮阳宪王钦传》。注:“假贷人财物未偿者。”-博言负责数百万。 、 《书·金滕》-是有丕子之责于天。 、 《左传·桓公十三年》-宋多责赂于郑。 、 《战国策·齐策》-谁习计会,能为文收责于薛者乎? 、 《汉书·高帝纪上》-岁竟,此两家常折券弃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