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2:42: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2:42:45
弃身:字面意思是指放弃自己的身体或生命。基本含义通常涉及到牺牲、放弃自我或个人的利益,以达到更高的目标或为了他人的利益。
“弃身”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其中“弃”意味着放弃或抛弃,“身”指身体或生命。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含义逐渐扩展,包括了精神上的牺牲和奉献。
在**文化中,“弃身”常常与忠诚、勇气和无私的精神联系在一起。在许多历史故事和现代英雄事迹中,都可以看到这种精神的体现。
这个词给我带来一种庄严和崇高的情感反应。它让我联想到那些为了更大的利益而放弃个人幸福的人,激发我对这些人的敬意和感激。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见证过一位老师为了学生的教育而放弃了自己的休息时间,这种无私的奉献让我深刻理解了“弃身”的意义。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在星辰的见证下,他弃身于爱的火焰,燃烧自我,照亮他人的道路。”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位战士在战场上英勇牺牲的场景;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首悲壮的交响乐,增强“弃身”的情感深度。
在英语中,“sacrifice”一词与“弃身”有相似的含义,都涉及到为了更大的利益而放弃个人利益的行为。
“弃身”这个词深刻地体现了人类为了更高的目标而做出的牺牲。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它提醒我要珍惜那些为了他人和社会做出牺牲的人,并在自己的行为中体现出类似的奉献精神。
1.
【弃】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个头向上的婴孩,三点表示羊水,头向上表示逆产。中间是只簸箕 ,下面是两只手。合起来表示将不吉利的逆产儿倒掉之意。小篆写法大同小异。本义:扔掉;抛弃)。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弃者,不孝子人所弃也。”-弃,捐也。 、 《左传·僖公二十二年》-天之弃商也久矣。 、 王粲《七哀》-抛子弃草间。 、 苏洵《六国论》-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敌弃炮仓皇遁。 、 清·袁枚《黄生借书说》-子孙弃者。 、 清·周容《芋老人传》-弃其妇。 、 《广东军务记》-弃甲投戈。 、
2.
【身】
(象形。象人之形。本义:身躯的总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身的本义是人的躯干。-身,躬也。象人之形。 、 《论语·乡党》-必有寝礼,长一身有半。 、 王述之《经义述闻》-人自项以下,踵以上,总谓之身。颈以下,股以上,亦谓之身。 、 《诗·秦风·黄鸟》-人百其身。 、 《礼记·哀公问》-身也者,亲之枝也。 、 《礼记·祭义》-身也者,父母之遗体也。 、 《孟子·告子下》-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 《楚辞·九歌·国殇》-身首离兮心不惩。 、 明·于谦《石灰吟》-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 、 《史记·项羽本纪》-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组词】
身边钱、 身品、 身伴、 身边人、 身首分离、 身殃、 身牖、 身无长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