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0:10: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0:10:10
俯视 的字面意思是从高处向下看。基本含义是指从较高的位置向下观察或看待某物或某人。
“俯视”由“俯”和“视”两个字组成。“俯”字古汉语中表示低头或向下,“视”字表示看。两者结合,形成了从高处向下看的意思。
在某些文化中,“俯视”可能带有权威或优越感的意味,如领导者从高处俯视群众,可能被解读为一种权威的展示。
“俯视”常常带有一种超然或掌控的感觉,让人联想到权力、视野的开阔和心灵的宁静。
在旅行中,我曾站在一座高山的顶端俯视着脚下的森林和河流,那种壮阔的景象至今难忘。
在诗歌中,“俯视”可以用来形容心灵的境界:
我站在时间的顶峰, 俯视着过往的云烟, 心中的波澜, 在岁月的长河中渐渐平息。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人站在高山之巅,俯视着连绵的群山和蜿蜒的河流,背景音乐可以是宁静而宏大的自然音乐。
在英语中,“俯视”可以对应为“overlook”或“look down upon”,前者更多指从高处看,后者则带有轻视的意味。
“俯视”这个词不仅描述了一个具体的动作,还蕴含了情感和心理的层面。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其多重含义和用法,可以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
1.
【俯】
(会意。从页(xié),表示与头有关,从逃省。取低头逃跑意。现在简化为“从人府声”的形声字。本义:低头)。
同本义。
【引证】
《礼记·曲礼上》-俯而纳屦。 、 《公羊传·宣公六年》-俯而闚其户。 、 晋·王羲之《兰亭集序》-仰视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组词】
俯擗、 俯偻、 俯听、 俯鉴
2.
【视】
(会意兼形声。从见示,示亦声。见,看见。示,表现。本义: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视,瞻也。 、 《书·泰誓中》-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 、 《墨子·辞过》-目不能徧视,手不能徧操。 、 《诗·郑风·子曰鸡鸣》-子兴视夜。 、 《礼记·大学》-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 《战国策·齐策》-熟视之。 、 柳宗元《三戒》-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
【组词】
视探、 视瞻、 视日、 视远步高、 视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