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9:48: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9:48:46
啸聚: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大声呼喊并聚集在一起”。在汉语中,它通常用来形容一群人因为某种共同的目的或情感而聚集在一起,发出响亮的声音。
文学语境:在文学作品中,“啸聚”常用来描绘壮观的场面,如起义军队的集结,或者群众因为共同的愤怒或喜悦而聚集。 口语语境:在日常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如果使用,通常是为了强调某种强烈的集体行动或情绪的爆发。 专业领域:在社会学或集体行为研究中,“啸聚”可能被用来描述群体行为的特征,特别是在集体抗议或社会**中。
同义词:集结、聚集、聚拢 反义词:分散、散开、离散
“啸聚”一词的词源较为古老,源自古代汉语,描述的是人们通过呼喊来聚集的行为。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使用范围逐渐扩大,但基本含义保持不变。
在历史上,“啸聚”常常与农民起义或民间反抗联系在一起,如黄巾起义、白莲教起义等,这些历史中,“啸聚”一词被用来描述起义者的集结和行动。
“啸聚”这个词汇给人一种强烈的集体感和行动力,它让人联想到团结、力量和共同的目标。在情感上,它可能激发人们的归属感和参与感。
在现实生活中,我曾在一次环境保护的**中听到“啸聚”这个词,当时人们因为对某项破坏环境的政策的抗议而聚集在一起,共同发出声音,要求改变。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啸聚”:
在春风的呼唤下,花儿们啸聚枝头, 共绘一幅绚烂的春日画卷。
想象一群鸟儿在晨曦中啸聚飞翔,它们的叫声和翅膀的拍打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一幅生动的画面和和谐的乐章。
在英语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可以用“rally”或“assemble”来描述类似的集体行动。
“啸聚”这个词汇不仅描述了一种物理上的聚集行为,更蕴含了情感和目的的统一。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它是一个富有表现力和历史深度的词汇,能够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和文化理解。
1.
【啸】
(形声。从口,肃声。本义:撮口作声,打口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啸,吹声也。 、 《诗·召南·江有汜》-其嘨也歌。 、 《礼记·内则》-不嘨不指。 、 《封氏闻见记》-激于舌端而清谓之啸。 、 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登东皋以舒啸。 、 明·归有光《项脊轩志》-俯仰啸歌。 、 明·魏学洢《核舟记》-若啸呼状。 、 明·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倚修木而啸。
【组词】
啸傲林泉、 啸吟、 啸指
2.
【聚】
(形声。小篆,下面是三个人,表示人多;上面的“取”,作声符。本义:村落)。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邑落曰聚,今曰邨,曰镇,北方曰集皆是。-聚,会也。 、 《史记·五帝纪》-一年而所居成聚。 、 《史记·平帝纪》-聚曰序。 、 《后汉书·王扶传》。注:“小于乡曰聚。”-所止聚落化其德。 、 刘向《说苑》-乡聚里中人哀而救之。 、 枚乘《上书谏吴王》-禹无十户之聚,以王诸侯。
【组词】
聚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