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1:19: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1:19:53
词汇“啼号”是一个汉语词汇,由两个字组成:“啼”和“号”。下面我将从不同角度对这个词汇进行深入分析。
“啼号”字面意思是指哭泣时发出的声音,通常用来形容人或动物因悲伤、痛苦或恐惧而发出的哭声。
“啼”字古已有之,原指鸟类的叫声,后引申为人的哭声。“号”字在这里作动词,意为大声呼喊。两个字组合后,形成了描述悲伤哭声的词汇。
在**传统文化中,哭泣常与悲伤、哀悼联系在一起,因此“啼号”在描述这些情感时尤为贴切。
“啼号”一词往往让人联想到悲伤、无助的情感,它能够唤起人们对痛苦经历的共鸣。
在日常生活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常直接使用,但在描述某些深刻情感体验时,它能够提供更加生动和强烈的表达。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夜幕低垂,星辰黯淡,孤儿在街头啼号,寻求一丝温暖。”
想象一个寒冷的夜晚,一个孩子在街头哭泣,这个场景能够很好地与“啼号”这个词联系起来。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wailing”或“lamenting”,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都能传达出悲伤和痛苦的情感。
“啼号”是一个富有情感色彩的词汇,它不仅能够准确地描述哭泣的声音,还能够唤起人们对悲伤情感的深刻理解。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这样的词汇能够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使我们的语言更加生动和有力。
1.
【啼】
(形声。从口,帝声。本义:放声痛心地哭)。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号,痛声也。”-嗁,号也。 、 《吕氏春秋·察今》-见人方引婴儿欲投之江中,婴儿啼。 、 唐·杜甫《石壕吏》-妇啼一何苦。 、 宋·王安石《伤仲永》-忽啼求之。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儿醒大啼。 、 、 《聊斋志异·促织》-儿惧,啼告母。
【组词】
啼呼、 啼饥、 啼天哭地、 啼咽
2.
【号】
扬言有。
【引证】
《史记·高祖本纪》-项羽兵四十万,号百万。
【组词】
口喧佛号
命令,发令。
【引证】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发枪之号。 、 清·龚自珍《病梅馆记》-明诏大号。
【组词】
号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