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5:16: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5:16:12
啼明:这个词组在中文里通常指的是公鸡在天亮前的啼叫,预示着黎明的到来。字面意思是指公鸡的啼叫声使天空变得明亮。
“啼明”这个词组源自古代汉语,其中“啼”指的是动物的叫声,“明”指的是明亮或天亮。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组的意义没有太大变化,主要用于描述公鸡的叫声和黎明的关系。
在**传统文化中,公鸡的啼叫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常常与勤劳、警觉和新的开始联系在一起。在农村社会,公鸡的啼明声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啼明”这个词组给人以清新、希望和活力的感觉。它让人联想到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和一天的开始。
在乡村生活中,公鸡的啼明声是每天清晨的常态,它提醒人们新的一天开始了,应该起床开始劳作。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夜幕低垂,星辰隐退,唯有鸡啼明,唤醒沉睡的大地。”
在不同文化中,公鸡的啼叫都有类似的象征意义,但在不同的语言中,描述这一现象的词汇可能有所不同。
“啼明”这个词组虽然简单,但它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和情感内涵。在学*语言和表达时,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语言的美。
1.
【啼】
(形声。从口,帝声。本义:放声痛心地哭)。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号,痛声也。”-嗁,号也。 、 《吕氏春秋·察今》-见人方引婴儿欲投之江中,婴儿啼。 、 唐·杜甫《石壕吏》-妇啼一何苦。 、 宋·王安石《伤仲永》-忽啼求之。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儿醒大啼。 、 、 《聊斋志异·促织》-儿惧,啼告母。
【组词】
啼呼、 啼饥、 啼天哭地、 啼咽
2.
【明】
(会意。甲骨文以“日、月”发光表示明亮。小篆从月囧(jiǒng),从月,取月之光;从囧,取窗牖之明亮。本义:明亮,清晰明亮)。
同本义。与“昏暗”相对。
【引证】
《说文》-朙,照也。 、 《左传·昭公二十八年》-照临四方曰明。 、 《诗·齐风·鸡鸣》-东方明矣。 、 《国语·周语》-明,精白也。 、 《书·洪范》-视曰明。 、 《礼记·中庸》-明则著。 、 《尔雅》-明星谓之启明。 、 《诗·小雅·大东》-东有启明。 、 《荀子·天论》-在天者莫明于日月。 、 唐·李白《秋浦歌》-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 苏轼《赤壁赋》-“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 方苞《狱中杂记》-禁卒居中央,牖其以通明,屋极有窗以达气。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明月斜挂。 、 唐·杜甫《春夜喜雨》-江船火独明。 、 蔡元培《图画》-明暗之掩映。
【组词】
明星、 明珠、 明明、 明丢丢、 明晃晃、 明晦、 明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