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21:30: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21:30:03
词汇“水蜮”在**传统文化中是一个比较特殊的词汇,它源自古代对一种神秘生物的描述,但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因此对其进行深入分析时,我们需要从历史和文化的角度来探讨。
“水蜮”字面意思是指一种生活在水中的神秘生物,古代文献中常将其描述为能够含沙射影、伤害人畜的怪物。在《搜神记》等古籍中有所记载,但具体形态和特性并不明确。
在古代文学作品中,“水蜮”常被用作比喻,象征着隐秘、阴险或不可见的力量。在现代汉语中,这个词汇几乎不再使用,但在一些传统文化研究和古代文献解读中仍会提及。
“水蜮”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对未知水域生物的恐惧和想象。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使用逐渐减少,现代汉语中几乎不再使用。
在**传统文化中,水蜮常被用来象征不可见或难以捉摸的危险。这种象征意义在古代文学和民间传说中有所体现,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界的敬畏和对未知事物的恐惧。
提到“水蜮”,可能会让人联想到神秘、阴暗和危险。这种联想可能源于古代文献中对其的描述,以及它在文化中的象征意义。
由于“水蜮”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个人应用的机会较少。但在探讨**古代文化和神话时,可能会遇到这个词汇。
在创作中,可以将“水蜮”作为一个神秘元素,融入到故事或诗歌中,用以表达隐秘或不可见的力量。
由于“水蜮”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很难有具体的视觉或听觉联想。但在想象中,可能会联想到深邃的水域、模糊的影子和神秘的氛围。
在其他文化中,可能存在类似的水中神秘生物的描述,如西方文化中的水怪或海妖,但它们的具体形态和象征意义各有不同。
“水蜮”作为一个古代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但它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信息。了解和研究这个词汇,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化和民间传说。在语言学和表达中,虽然它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但在特定的文化研究和创作中,仍具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
1.
【水】
(象形。甲骨文字形。中间像水脉,两旁似流水。“水”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水的字,或表示江河或水利名称,或表示水的流动,或水的性质状态。本义:以雨的形式从云端降下的液体,无色无味且透明,形成河流、湖泊和海洋,分子式为 H2O,是一切生物体的主要成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水,准也。 、 《释名》-水,准也。准,平也。天下莫平于水。 、 《淮南子·天文》-积阴之寒气为水。 、 《书·洪范》-五行一曰水。 、 《左传·桓公元年》-凡平原出水为大水。 、 《礼记·曲礼》-水曰清滌。 、 《荀子·劝学》-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慕仰,若水之归海。
【组词】
水铫、 水头儿、 水湿、 水蛊病、 水中丞、 水落归槽、 水喷桃花、 水镜先生、 水陆杂陈、 水廓、 水涡、 水馆
2.
【弩】
(形声。从弓,奴声。本义:用械发箭的弓)。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弩,弓有臂者。 、 《韩非子·难势》-夫弩弱而矢高者,激于风也。 、 《荀子·议兵》-魏氏之武卒…操十二石之弩。 、 《资治通鉴》-强弩之末。 、 《汉书·李广苏建传》-伏弩射杀。 、 汉·贾谊《过秦论》-良将劲弩。
【组词】
连弩、 弩门、 万弩齐发;弩力、 弩子、 弩牙、 弩末、 弩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