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3:23: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3:23:41
潮气 这个词的字面意思是指潮湿的空气,通常指的是含有较多水分的空气,给人一种湿润的感觉。在气象学中,潮气可以指空气中的湿度较高,或者是指由于接近水源(如海洋、湖泊)而导致的空气湿润。
潮气 这个词源于汉语,由“潮”和“气”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汉语中,“潮”字常与水相关,如潮水、潮汐,而“气”则指空气或气息。随着时间的推移,“潮气”逐渐被用来形容空气中的湿度。
在中国文化中,潮气常与自然环境相关,如江南水乡的潮气,给人一种诗意和浪漫的感觉。在中医理论中,潮气也被认为与人体的健康有关,过多的潮气可能导致身体不适。
潮气 这个词给人一种清新但有时也略带不适的感觉。它可以让人联想到清晨的露水、海边的微风,或是潮湿的地下室。这种感觉既有自然的美好,也有生活的不便。
在日常生活中,潮气可能让人感到衣物不易干燥,或是居住环境需要更多的通风和干燥措施。例如,在雨季,家中的潮气可能会导致家具发霉。
在诗歌中,潮气可以用来形容一种朦胧而湿润的美:
晨曦微露,潮气缭绕, 林间小径,湿润而幽静。
潮气 可以让人联想到雾气蒙蒙的森林、海浪拍打岸边的声音,或是雨后泥土的气息。这些视觉和听觉的联想增强了潮气这个词的形象感。
在英语中,与“潮气”相对应的词汇可能是“moisture”或“humidity”,它们在描述空气中的湿度时具有相似的含义。不同文化中对潮气的感受和处理方式可能有所不同,但基本概念是相通的。
潮气 这个词在描述空气湿度时非常实用,它不仅在科学和日常生活中有广泛应用,也在文学和艺术中增添了丰富的意象。了解和掌握这个词,有助于更准确地表达和理解与湿度相关的各种情境。
1.
【潮】
(形声。从水,朝声。本义:海水的涨落)。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潮,水朝宗于海。 、 《春秋·元命苞》-牛女为江潮。 、 《初学记卷六水》-水朝夕而至曰潮。 、 清·邵长蘅《阎典史传》-有江盗百艘,张帜乘潮,阑入内地。
【组词】
大潮,小潮;低潮;退潮;落潮
2.
【气】
(象形。甲骨文、小篆字形。象云气蒸腾上升的样子。“气”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云气)。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云者,地面之气,湿热之气升而为雨,其色白,干热之气,散而为风,其色黑。”-气,云气也。 、 《礼记·月令》-天气下降,地气上腾。 、 《考工记·总目》-地有气。 、 《史记·项羽本纪》-望其气。 、 、 清·方苞《狱中杂记》-窗以达气。
【组词】
气朔、 气祲、 气纬、 气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