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2:59: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2:59:24
牵三扯四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牵扯到三和四,即牵涉到很多方面或很多人。基本含义是指说话或做事不直接,绕弯子,涉及许多无关的人或事,通常带有贬义,表示说话或做事不干脆、不直接。
牵三扯四 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其形象地描述了牵涉多方的状态。在古代文献中,这个成语的使用并不广泛,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逐渐被广泛应用于描述复杂、不直接的情况。
在文化中,直接和简洁被视为美德,因此牵三扯四**这个成语带有贬义,反映了社会对于直接沟通的偏好。
这个成语给我的情感反应是负面的,因为它让我联想到复杂、不清晰的情况,影响了我对沟通和决策的看法。
在工作中,我曾遇到过一位同事在汇报时牵三扯四,不直接说明问题,这让我感到困惑和不满。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言语如藤,牵三扯四,不解其意,心乱如麻。”
视觉上,我可以联想到一张复杂的网络图,节点之间错综复杂地连接着。听觉上,可以联想到嘈杂的背景声,难以分辨主要声音。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beat around the bush”,意为绕弯子,不直接说重点。
牵三扯四 这个成语在汉语中用于描述复杂、不直接的情况,带有贬义。它在不同语境中都有应用,反映了社会对于直接沟通的偏好。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这个成语有助于我更准确地表达复杂情况,并避免不必要的误解。
罢,罢,罢。你不能拿了金凤来,不必牵三扯四乱嚷。我也不要那凤了。
1.
【牵】
(形声。从牛,“冖”象牵牛的绳,玄声。本义:牵牛)。
同本义。引申为牵拉。
【引证】
《说文》-牵,引前也。 、 《广雅》-牵,引也。 、 《周礼·宰夫》。司农注:“牲牢可牵而行者。”-飱牵。 、 《周礼·牛人》。注:“牵傍,在辕外輓牛也。人御之,居其前曰牵,居其傍曰傍。”-与其牵傍。 、 《易·夬》-牵牛悔亡。 、 《孟子·梁惠王上》-牵牛而过堂下者。 、 唐·杜甫《兵车行》-牵衣顿足拦道哭。 、 白居易《卖炭翁》-回车叱牛牵向北。 、 《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攀草牵棘。
【组词】
牵笼、 牵红、 牵扭、 牵役、 牵拖、 牵拉
2.
【三】
(指事。本义:数目。二加一的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三,天地人之道也。从三数。 、 《广韵》-三,数名。 、 《庄子·齐物论》-二与一为三。 、 《老子》-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 《易·师》。荀注:“三者阳德成也。”-王三赐命。 、 《后汉书·袁绍传》。注:“三者数之小终。”-结恨三泉。 、 《易·需》-有不速之客三人来。 、 《国语·周语下》-纪之以三。 、 《战国策》-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
【组词】
三叉、 三木、 三节、 三学、 三衙、 三巡、 三休、 三脚猫、 三班六房、 三已、 三五
3. 【扯】 (形声。从手,奢声。扯是“撦”的俗字。本义:撕裂)。
4.
【四】
(指事。甲骨文字形,象鼻子喘息呼气之形。本义:数目。三加一所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四,阴数也。四分之。 、 《玉篇》-阴数次三也。 、 《仪礼·觐礼》。注:“谓乘马也。”-路下四亚之。 、 《书·尧典》-光被四表。 、 、 《诗·鄘风·干旄》-良马四之 、 刘邦《大风歌》-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中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乐谱上用做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6”。
【引证】
《宋史·乐志十七》-大吕、大簇用四字。